超值金版-中国历史1000问_第十五卷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华人民共和国(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卷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华人民共和国(1) (第2/6页)

渡江战役的浮雕两侧,另有两幅装饰性浮雕,主题分别为支援前线和欢迎人民解放军。

    上层小须弥座四周镌刻有以牡丹、荷花、菊花、垂幔等组成的8个花环。

    浮雕高2米,总长40.68米,共有约170个人物形象,概括而生动地表现出我国近百年来惊天动地的革命史实。

    两层须弥座承托着高大的碑身。

    碑身是一块长14.7米、宽2.9米、厚1米、重达60多吨的大石。

    碑身正面(北面)镌刻毛泽东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背面是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1840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碑身两侧装饰着用五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浮雕花环,象征人民英雄的伟大精神万古长存。

    整座纪念碑用17000多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肃穆庄严,雄伟壮观。

    新中国第一次政协会议在什么时候召开?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召开。

    这是一次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并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人民团体代表参加的,协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事宜的会议。

    毛泽东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词。

    毛泽东在开幕词中说:“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会议还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并作出以下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平,即日起改名为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确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国旗定为五星红旗。

    你知道开国大典的全过程吗?

    1949年10月1日下午2点55分,毛泽东一行经新华门来到天安门,从西头马道一步步登上天安门城楼。

    当毛泽东还差两步就要登上城楼的时候,新华广播电台的播音员丁一岚饱含深情地向大会宣布:“毛主席来了,朱德副主席、宋庆龄副主席……来了,毛主席健步登上天安门城楼。”

    顿时,在金水桥南大约50米处的以华北军区军乐队为主组成的联合军乐队奏响了那首从黄土地上升起的《东方红》乐曲,广场上由工人、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市民、北京近郊农民和城防部队组成的30万人欢声雷动。

    这时,阅兵总指挥聂荣臻开始行使他的职权:“大会全体注意!今天是首都各界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大会,现在准备开会,请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同志宣布开会。”

    下午3时整,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及各位委员就位。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开国庆典主持人林伯渠走到麦克风前,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庆典正式开始。

    接着,毛泽东来到麦克风跟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

    接着,毛泽东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公告宣读完毕,开始阅兵。

    阅兵完毕,已是傍晚,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向天空。

    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群众游行开始了。

    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人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中央人民政府万岁!”

    毛泽东在城楼上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向游行队伍挥手致意,高呼:“人民万岁!”

    游行队伍亦举起灯笼火把,回应毛泽东:“毛主席万岁!”

    晚上9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

    人们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散去,意犹未尽。

    是谁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1955年4月18日~24日,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有29个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针对与会各国对新中国缺乏了解和各国之间存在的分歧,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著名方针。

    周恩来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求同的基础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苦难和痛苦。

    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