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阶辞_第二章 太 平 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太 平 年 (第3/8页)

马壮,平定狄患正当其时。臣愿竭平生之力,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好,好!”皇帝大悦,“若有平定四海之日,朕定要再与卿痛饮一番。”

    “是!”丘立行举杯,一饮而尽。

    君臣对饮数盏,皇帝微有醉意,想象有朝一日四海升平、天下大治,为君者该是何等惬意!只是这样的理想又何其遥远?一念及此,皇帝不由得放下酒盏,转而对丘立行幽幽一叹:“可惜目下朝中无人,若能再得几个如卿这般的良臣,又何愁狄患不平?”

    丘立行回道:“陛下何出此言?朝中人才济济,边疆将星辈出,国朝岂无良才?”

    “哦?不知卿所谓良才指的是哪一个?”

    “臣说的正是陛下爱子。”

    “太子?”皇帝失笑,“朕正为太子顽劣忧烦不已,卿何苦取笑朕?”

    丘立行肃然离席,拜倒在皇帝面前:“臣不敢取笑陛下,臣指的乃是坐镇北府的晋王。”

    “晋王?”皇帝闻言怔住,“你是说阿涣?”

    “正是。晋王虽然年幼,自受命出镇北府,却尽心尽力。不但多次亲至军中抚慰将士,甚至甘冒奇险,随臣出征塞北。大王在军,披坚执锐,与将士们同心同德,实令臣感佩之至。”

    皇帝亲自扶起丘立行:“晋王果真如此?”

    丘立行回道:“臣不敢隐瞒陛下。晋王不但贤德,臣入京前,他还托臣向陛下进献白狐裘一领,清酒两坛,酥乳、毡毯若干。晋王言道:‘狄患未平,无法在陛下膝前尽孝,仅奉此微薄之物,请陛下勿念不孝之子。’陛下有子若此,国朝得臣若此,实乃天下之幸!愿陛下详查。”

    皇帝动容,有些怅惘地归座,良久一叹:“这孩子十二岁出居北府,也不知这些年过得如何?因北边战事不断,朕倒是好几年没见过他了……”

    丘立行道:“陛下勿忧。晋王如今英武过人,爱民若子,礼贤下士,北地百姓无不称颂。”

    皇帝点头:“我确实该找个机会让他回京来看看了。”

    十日后,令晋王进京的诏旨便抵达了北府。

    晋王僚属、都督府录事参军宋遥闻讯,急忙从宅邸赶到大都督府,府中侍从很快便将他领到晋王所在的书室。

    晋王李承涣刚满十七岁,却已是长身玉立,有天日之表。此时他正跪坐于案前,手执书卷,看得甚是专心。听见响动,李承涣抬起头,见是宋遥,不由得一笑,亲切地叫着宋遥的字:“远迩,你来了?”

    宋遥一揖之后便在李承涣对面坐下,笑道:“好不容易有了意旨,想不到大王还能如此平静。”

    李承涣放下书卷,淡漠地说道:“我并不想此刻回京。”

    “为何?”

    李承涣起身,踱到窗口,方才道:“还不是时候。”

    宋遥不解地看着主君负手而立的身影:“我们筹划许久,等的不就是这一刻吗?现在正是大王一展宏图之际,大王怎么反倒犹豫起来?”

    李承涣没有立刻回答心腹兼好友的话,而是安静地望向窗口。窗外是都督府的花园,北府不比京中,庭院内虽也有花木山石,却远不及都中园林的精致。李承涣注视着自山间引来的潺潺溪水飞流直下,悠悠言道:“并不是我忽有犹疑,而是还有一事尚未办妥。”

    “何事?”

    李承涣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走回案前坐下才道:“远迩,替我拟一篇奏疏,向都中说明,目下北府尚有急务若干,我不便立时入京,要待诸事料理妥当方可动身。”

    宋遥迟疑道:“这……陛下召大王回京,大王却故意推托,若是惹得至尊不悦,甚至因此取消大王回京之行,却又如何?”

    虽说皇帝不大可能因此对儿子怎么样,可这番做作若在皇帝那里留下糟糕的印象,总归不是什么好事。

    李承涣平静地拾起书册,淡漠地看了宋遥一眼:“果真如此,便说明现在尚不是回去的时候。”

    晋王的上书数日后便传回了京中,皇帝并未动怒,反而亲自提笔回书,赞赏儿子以国事为重的态度。皇帝着意抚慰,让李承涣专心军政,回京之事不必急于一时。

    皇帝的回信让宋遥松了一口气。看来丘立行的进言非同小可,着实给皇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对晋王来说是个绝好的消息。又过了十数日,李承涣才准备妥当,动身前往西京。

    日夜疾行,西京的城门终于遥遥在望。李承涣驻马原上,举目凝视远处的都城。五年前离京之时,他也曾站在这片原野上眺望这座都城。疏朗的天色下,耸立着气势恢宏的巍峨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