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骑兵 (第2/2页)
精骑的蒙古骑兵相比,实在是让人心忧。 “骑射的时候,要注意和马起马落的时机吻合,都看好了!” 王仕信一边大声喊道,一边纵马向前,张弓搭箭,百步距离羽箭连飞,箭箭都是靶心。 王仕信打马回来,意气风发,大声呐喊了起来。 “谁来演示一下,看能不能像我一样?麻仲就算了!” 骑兵们一片哄笑,麻仲也不好意思笑了起来。 王仕信这样做,给足了他面子。 他是军中有名的神箭手,力大无比,和王仕信骑射不相上下。不过王仕信cao练骑兵有一套,他是甘拜下风。 “我来!” 骑兵们的喝彩声中,一个年轻军官上马,骑术精湛,照样是箭箭直中靶心,轻松自如。 “不错!” 王仕信也是喝彩一声,看向军官,满意地道: “你就是金陵讲武堂出来的张中夏,不错!” “王统领,我大宋边军的骑兵们大都不错,就是这战马……” 张中夏摇了摇头。 “不仅是战马缺乏,战马良莠不齐,还有骑兵和马匹需要的马具、草料、豆麦等等。” 王仕信完,向着骑兵们大声喊了起来。 “上马!骑射!” 王仕信一声令下,众骑兵纷纷上马,一波波向前,羽箭纷纷射向了靶子。 “王统领,怎么样?” 骑兵查验完毕,看到他们甲胄破旧的,曹友闻微微有些心酸。 从王仕信的骑术和骑射上,他感觉得到,蜀口骑兵的素质不错。 “将军,骑兵中规中矩,有些人还只是马背上的步兵,骑射不佳,需要好好cao练。三千饶骑兵,缺额五百,战马只能是一人一骑。”
王仕信一点也不掩饰,实话实。 看到曹友闻眉头紧皱,王仕信朗声道: “将军,不用担心。不出一年,我一定将他们练的龙精虎猛,成为一支强军。再了,如今我大宋边军有了火器,已经立于不败之地。将来会越来越好的!” 重新得到启用,王仕信整个人都是爽朗了许多。 他可是观察过火器的训练,那可真是让他毛骨悚然。下意识地觉得,火器或许会改变将来战争的态势。 “没有大规模的骑兵,胜了不能扩大战果,败了就是一泻千里。骑兵,始终是我大宋的软肋啊!” 曹友闻轻声道,人却是开朗了许多。 正如王仕信所,有了火器,大宋边军已经立于不败之地。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也似乎不再那么不堪一击。 “王统领,骑兵训练,就交给你了。和步卒一样,老弱病残要淘汰,还要从新兵中补充骑兵。骑兵要和步卒一样接受队列和体能训练。然后才是骑术练习。” 曹友闻的意思,王仕信心知肚明,赶紧领命。 军中骑术训练,必须和金陵讲武堂的训练方式一模一样。听新兵事先要在木马上训练骑术,还是皇帝的点子,他也觉得不错。 那些直接上马cao练的新兵,每年都有摔死摔残,实在是让人无语。 “王统领,放心训练就是。就是摔死几十个士卒也没有什么。军中也不会因此惩罚你。只要能训练出合格的骑兵,无论你怎样做,要什么,我都会尽量满足你。” 曹友闻仔细叮嘱着王仕信。 他讲给王仕信的,和金陵讲武堂学到的训条如出一辙。 拥有一支精锐的骑兵队伍,他已经有些迫不及待。在这一点上,他相信皇帝比他更为急迫。 “曹将军,老夫有礼了。” 不期而遇,看到是曹友闻,郭正孙笑呵呵上前见礼。 一年前,曹友闻还只是个没有功名的读书人,见了自己还得跪拜。 一年不到,曹友闻已经是朝廷重臣,和自己平起平坐,比王仕信的际遇还离奇。 “郭相公,你也到军营里来了。” 曹友闻抱拳,向郭正孙行礼。 这个郭正孙,虽然士大夫的架子大,但为官清廉,倒也让人敬重。 “曹将军,元旦即至,还是这样用心练兵,老夫真是佩服啊!” 曹友闻等将领的敬业,让郭正孙也是钦佩。 “皇帝重托,国家重事,末将不敢懈怠!” 曹友闻郑重其事,抱拳遥遥向东南一礼。 “曹将军,宋金言和,边塞难道还有战事吗?” 郭正孙忍不住,脱口而出。 “皇帝雄才大略,未雨绸缪。末将想来,边塞一定会有大事发生。” 曹友闻毫不掩饰对皇帝的信任。 “曹将军,这些火器有用吗?这样练兵有用吗?” 郭正孙好奇心作祟,又问了出来。 “郭相公,蒙古骑兵攻城拔寨,坚不可摧,我大宋步骑无法与之抗衡。火器是皇帝独创,讲武堂也是皇帝亲手所建,皇帝写《鞑靼策》,传谕军中将领,就是为了应付将来的战事。至于火器有没有用,将来战场上就知道了。” 曹友闻看着郭正孙,抱拳一笑。 “郭相公,过完元旦佳节,咱们再戮力躬行吧。” 从金陵讲武堂回来,一直都未回家。元旦即至,是时候荣归故里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