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南宋当皇帝_第30章 故国情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0章 故国情深 (第2/2页)

    以目前西夏的境况,还值得宋皇去做这些无聊的事吗。

    “公主!”

    “见过安国公主!”

    李惟名忽然进来,罗世昌几人都是吃了一惊,一起起身见礼。

    西夏无路可走,决议举国投宋。也不知道,西夏有没有人透露消息给李惟名。

    “罗相公、**公,你们此次入宋,是鞑靼入侵了吗?”

    几年不见,李惟名已经由一个少女,成了风姿绰约的贵妇。

    “公主……我……我们……”

    罗世昌谦谦君子,不会谎,支支吾吾。

    罗世昌几人唯唯诺诺,李惟名眉头一皱。

    “罗相公,你实话实,是来大宋求救兵的吗?”

    “公主,是这样……”

    罗世昌几人面面相觑,罗世昌不得已,实话实。

    “什么?不可以!大夏不能就这样亡了!不能!不能!”

    罗世昌心道来,李惟名愣了片刻,失声尖叫了起来。

    她不停地在房间里踱步,忽然停了下来,对着沉默不语的罗世昌几人。

    “你们都听好了!我这就去找陛下,让他出兵保全大夏。你们等我出来!记住,一定要等我出来!”

    她之所以来到金陵,也是私下里得到了蒙古大军会南下侵夏,以备不时之需。

    李惟名郑重叮嘱,返身过去,不顾侍卫的阻挠,进了后苑。

    御书房中,赵竑和一众肱骨大臣,正在言事。

    各国使者造访,如何应对,还需群策群力,赵竑这个大宋皇帝,最后决断。

    “陛下,蒙古国、金国、西夏,三国使臣同时来我大宋,恐怕不是偶然吧?”

    看皇帝不动声色,似乎胸有成竹,宣缯不由得暗暗头疼。

    皇帝一贯胆大,大概率不会对蒙古国示弱了。

    “陛下,西夏若是求救兵,还是不要答应。鞑靼重整旗鼓,今非昔比。西夏残破不堪,弹丸之地,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陛下慎之!”

    薛极捋须而言,暗暗嘀咕。

    三年前,百废待兴之时,皇帝都义无反顾发兵救夏,更不用三年后兵强马壮,大宋国力日涨。

    皇帝,恐怕早已经蠢蠢欲动,要和蒙古铁骑一较长短了。

    “陛下,金人不是鞑靼大军的对手,定会让我大宋保护其侧翼。陛下又打算如何应对?”

    兵部侍郎魏了翁跟着一句。

    参知政事邹应龙和江南东路制置使汪纲,也都一起,把目光投向了赵竑。

    赵竑坐在椅子上,盯着桌面出神,似乎魂游外。

    如果他所记不错,按照历史上的走向,窝阔台即位蒙古大汗,蒙古大军就要南下,攻打金国。

    虽然因为河西和西夏的插曲,蒙古大军没能如愿以偿,但按照仇恨程度,窝阔台一定会先灭了西夏和金国,然后再对付大宋。

    一场激烈的恶战,恐怕就要在西北边境展开。

    “陛下,我西北边军兵强马壮,又是养马之地,鞑靼大军恐怕会集中兵力攻打河西。陛下,要不要向河西调兵,确保西路的安全?”

    宣缯进言,忧心忡忡。

    若是蒙古大军集中攻打河西,河西五万宋军,只怕不是对手。

    “宣相公,河西都是大城,据守不是问题。五万大军,还有数万民壮,火器齐全,骑兵数万,要是还不能守住河西,那河西干脆放弃算了。”

    赵竑轻描淡写地一句。

    河西城墙修葺一新,兵精将广,没有十万以上大军,蒙古国的势力,休想进入河西。

    “陛下,若是西夏请求救兵,又该如何应对?”

    “如何应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见招拆招吧。”

    对薛极的询问,赵竑一言蔽之,不置可否。

    众臣纷纷上谏,对于西夏,大臣们的意见基本一致,都劝赵竑不要出兵,免得惹火烧身。

    赵竑正要话,礼部官员在外禀报,是西夏使者到了。

    赵竑还没有话,抬眼一看,李惟名眉头紧锁走了进来。

    “见过娘娘!”

    众臣纷纷起身,向李惟名见礼。

    西夏使者到来,这位西夏公主又适时出现,恐怕不是无缘无故。

    “公主,你怎么来了?”

    赵竑朝薛极点零头。

    “薛相,你们先去稳着西夏使节,随后带他们到御书房来。”

    薛极等人告退,李惟名过来,一开口直奔主题。

    “陛下,你能发兵救援大夏吗?”

    “公主,待朕见过大夏使臣再吧。”

    赵竑暗暗吃惊,面上不动声色。

    他的西夏爱妃,果然是故国情深。

    “陛下,求求你,保全大夏国吧!”

    李惟名跪下,抓住赵竑的手臂,哀求起来。

    “公主,起来吧。军国大事,朕不能独断专校朕尽力吧。”

    赵竑违心一句,暗暗摇头。

    国中之国,这种事也可以吗?

    他的这位西夏贤妃,故国情深,只是与大宋的利益,格格不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