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坚壁清野 (第2/2页)
狐疑,面上却是镇定。 皇帝亲自坐镇,应该不是空xue来风。皇帝的预测,还是很准的。 “将军,听兴元府也是同样坚壁清野,百姓尽数迁入城郑这样一来,利州两路八万户,三十万军民,可是把城中都挤满了。战事一起,百姓受苦,山河动荡啊!” 郭正孙的话里,带有许多的无奈。 利州两路鼎盛时期,原有近三十七万户,经过宋金连年战争,以及丁亥年蒙军烧杀抢掠,利州两路只剩下区区十万户左右,三十来万人口。利州两路又是边陲,一直未能迁移人口,成了名副其实的军镇。 而利州两路三十多万人口,再加上七八万大军,仅十来座大城就能装下,可见蜀口边塞人口的缺失。 “郭相公,百姓入城,良莠不齐,还请颁下军令,实施宵禁,以免城中sao乱。自入城之日起,所有百姓严禁出城,有敢违抗政令军令者,律法从事!” 吕文德传下军令,郭正孙立刻领令。战时状态,都以军方的军令为准,政令只是辅从。 吕文德看了看东面方向,也不知道,兴元府那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情形。 吕文德正在沉思,军士匆匆上了城墙,上前抱拳行礼。 “将军,鞑靼游骑进入大散关窥探,已到凤州地界!” 吕文德心头一惊,大声道: “严令各州军,加快坚壁清野!再探!” 看来,这一场期待已久的恶战,恐怕真要来了。 兴元府城外,官道边、驿站旁,看着汉中百姓拖家携口,推车赶牛,有条不紊进入兴元府城,利州东路安抚使陈隆之愁眉不展,满脸的阴云。
田野间麦苗青青,刚刚露出地面,若是蒙古大军前来,万蹄蹂躏,明年的收成,恐怕就没了。 民以食为。这可是300多万亩的收成!没有了粮食,百姓恐怕就要挨饿,就要闹事,军心也会动荡。 “陈相公,只是风吹草动就坚壁清野,这未免有些太过杯弓蛇影了吧?” 转运使赵彦呐,轻声咳嗽,跟着道。 “杯弓蛇影?” 陈隆之摇摇头,目光示意了一下远处的兴元府城。 “陛下圣旨,谁敢造次?鞑靼大军来去如风,几百里朝发夕至,不可草率。况且,鞑靼大军如果不来,百姓各回各家,麻烦一点,总比丢了性命强吧。” 皇帝就在兴元府城中,皇帝亲自坐镇,亲自过问,难道要抗旨吗? “陈相公所言极是。” 赵彦呐点点头,随即指着南北的山林。 “不过,山里那些村民,固执刁滑。官府坚壁清野,让他们进城,许多人都藏了起来。这要是被鞑靼大军抓到,可就如相公所言,白白丢了性命!” 汉中平原,南是大巴山,北是秦岭山脉,中间一道汉水分开。汉水以南还好,有汉水隔绝,山林陡峭,或许还能保命。 汉水以北的秦岭山脉,蒙古大军若是南下,首当其冲,那些不愿进城的山民,能逃过蒙古大军的追杀吗? “自作孽,不可活,这也是没有办法。随他们去吧!” 陈隆之面上阴云密布,心头很是无奈。 汉中五六座城池,都是大城,安置一二十万百姓,还是勉强可以。坚壁清野,能救绝大多数的百姓,也算是功德圆满了。 至于那些逃匿的山民,总不能和他们在山里捉迷藏吧。 “陈相公,听陛下钦定你为陕西安抚使,可有此事?” 城固县知县高国绪,满脸赔笑问道。 “陛下确实是有言在先。不过,陛下恐怕是为了激励人心,不必当真。鞑靼大军会不会南下,还是拭目以待吧。” 虽然皇帝任命时热血沸腾,但下来后,陈隆之也觉得有些可笑。蒙古大军还没有来临,已经想着陕西事,无论是皇帝,还是他本人,都上太乐观了些。 “最好不要来!要不然,明年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高国绪摇摇头道。 “高相公,你就不必杞人忧了。现在大宋好几路用的都是海外的粮食,还能让汉中百姓饿肚子吗?陛下高瞻远瞩,事无巨细,他难道看不出来吗?” 赵彦呐微微一笑,镇定自若。 朝廷经营海外,粮食多有进口,怎么可能让汉中缺衣少食。 “话虽如此,要是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就好了!” 陈隆之心里安稳了些,对高国绪叮嘱一句。 “高相公,你和赵相公继续维持城外秩序,我去洋州东线看看。” 皇帝在兴元府城召集边将边臣,调兵遣将,其势汹汹。他只是疑惑,蒙古大军真会南下借道宋境吗? 皇帝,真的是未卜先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