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孤家寡人 (第2/2页)
臣,估计他们也阻挡不了。 女子上学堂、女子从军、女子都出来做工了,女子当官,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了。 “陛下,向海外移民,要不要暂时停下来?北伐大计,事关大宋根本,还是应该雷霆万钧,举倾国之力以奉北伐。” 魏了翁劝道,回到了北伐话题上。 “北伐是两河,水师用不上,移民拓殖不变。南上北下,北伐和移民并不冲突。” 赵竑看了看面色严肃的魏了翁,微微一笑。 “魏公,放松点。退一万步讲,万一北伐功败垂成,鞑靼大军南下,咱们君臣好从海路退往澳洲、非洲,也有个安身之处。你说是不是?” 赵竑的玩笑话,让御书房中的众大臣讪讪笑到,气氛也是轻松了许多。 开什么玩笑,以如今大宋边军的军威,几十万锐士,天下谁不退避三分。 至于蒙古铁骑,元气大伤,今非昔比。要不然,他们去年秋就南下用兵了,何至于忍气吞声。 “陛下,东路粮草由海路转运,如今已经开始调拨,大约在夏日前就可以准备妥当。” 真德秀犹豫了一下,继续说道: “陛下,其实粮草转运,大都可以由东路完成。我西路军准备一月的粮草足矣。” “真公,此言善矣。你我君臣,想到一块去了。” 赵竑点点头,赞同真德秀的主张。 以如今宋军的战力,以宋军骑兵的作战能力,一月的时间,宋军足以打通河东河北的通道。而以蒸汽船的机动能力,粮草转运也安全无忧。 到时候北伐,东路军和中路军可以先行开拔,西路军晚半个月出征,一来麻痹两河蒙军,二来解决西路军粮草之忧,确保北伐大功告成。
“那些各国的使者,都已经回去了吗?” 现在已经是二月中旬,过不这么久,使臣们应该回国了。 “回陛下,海外的使者都已返回,但都留有使节留在大宋,包括高丽,大理国等,募捐都捐了不少。高昌的使者还都在临安城。那一对兄妹四处游荡,还去外海一躺,看样子兴致颇高。” 真德秀摇摇头。高昌国的这两位年轻使者,到底是出使,还是游玩来了? “搭个顺风车顺风船,你也不好意思收钱吧。年轻人既然想玩,就随他们去吧。让陪同官员好好陪着,保证人身安全就是。” 赵竑哈哈笑了起来。 说起来,高昌国的两位使者,还是孩子。 至于各国使节留人在大宋,肯定是看大宋是否北伐,情形如何。 列国都怕蒙古大军,又都盼望着大宋北伐,为各国去除心腹之患。 “日本的使者呢?” 赵竑的话题,回到了被驱赶的日本使者身上。 “陛下,日本使者元旦刚过就乘坐商船回了日本,现在的蒸汽船一日千里,到日本用不了七八天。那两个日本国使者,应该早已经回国了。” 真德秀暗暗狐疑。皇帝旧事重提,不会是要向日本用兵了吧? 赵竑点点头,心里也想知道,日本方面,究竟会是怎样的一个恢复。 “陛下,大军北伐,各国要派遣援兵前来助阵,陛下为何拒绝?” 魏了翁很是不解,希望皇帝能改变主意。 大宋王师北伐,兵马越多越好,何必拒绝列国的好意。 “捐钱捐物就行了,让他们派兵参战,是如虎添翼还是拖后腿啊?” 赵竑哈哈笑了起来,魏了翁也是莞尔。 列国援兵,恐怕还不如大宋的民壮厢兵,纯粹是摆设。 “陛下,新组建的火铳兵在金陵cao练,陛下可以随时前去观阅。” 想起一事,魏了翁郑重其事说道。 火铳兵是新兵种,和蒸汽船一样,都是大宋的新发明,皇帝器重,似乎能赶上北伐。 就是不知道,火铳兵的威力如何? “过几天,朕会去金陵筹备北伐,到时自会观看火铳兵的cao练情形。兵部和户部抽调精兵强将,随朕一同前去。” 以目前火铳兵的cao练时间来看,能训练出合格的火铳兵,四五千人恐怕已经是极限。 “手铳的生产情况如何?铠甲和护具,生产的怎样?” 赵竑事无巨细,一一问道。 “陛下,这些事都是田主事在负责。陛下想要查探究竟,就要去江南兵器制造司一探究竟了。” 魏了翁笑呵呵一句。 赵竑也是一笑。才刚刚过完年不久,他有些太着急了。 大臣们纷纷散去,赵竑疲惫地靠在椅子上,闭目养神。 日理万机,身体和脑力,都是很大的考验。 “陛下,宣主事送来奏折,明天一早去钱塘县中学微服私访,请陛下示下。” 董宋臣的声音响起,赵竑轻轻点了点头。 “传旨给她,明日下午,三点钟,在钱塘县中学门口碰面。记住了,是微服私访,千万不要惊扰地方。” 有了钟摆,日子也过的明白多了。 既然是微服私访,就不要搞形式主义,看看地方上的教育究竟如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