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古老者披甲,君王叩关,三国伐赵,动荡之年! (第3/3页)
叫玄微感到有些迷惘。
过了半晌,她突然回头,望向了幽寂的修行室,沉默了片刻,快步走入了其中。 随即,开始修行。 幡然悔悟,浪子回头,其实从来不晚。 即使晚了,自怨自艾也是毫无用处。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重新开始,迈步向前。 毕竟—— 时间不在于你拥有多少。 而是在于你怎样去使用。 ... 黄昏已去,天色暗沉,唯余那方才烽火台异象的波澜,未曾彻底消去。 王城陷入沸腾。 至于秦政。 此时的他,本来正值兴奋,便想要和韩非与荀况,就百家与治国之事,点燃烛火,彻夜长谈。 但谁能料到。 边疆烽火纵横,秦、燕、韩三国叩关,其中兵卒茫茫,上卿无数,就连古老者与神血之王,都亲自出面。 烽火台映照边疆,便已知边境尽破。 三国大军长驱直入,可以预料,偌大的赵国疆土,那些各处大城的守军,根本无法也不可能阻拦得住神血之王的叩关。 这一下,匆匆出了殿门,于那蛟龙柱间观摩后的秦政,顿时不语了起来。 赵氏的上将军,提着那柄重锤在暮色赶赴而来。 他半跪在了九层王阶下,看着一身玄衣冕服的王,声音沉重: “君上。” “赵国,难了。” “但,遵循着武王遗命,赵五灵,会为我赵氏与君上,与国同休!” “我会即刻领兵,北上拒燕,而若事不可为...” 赵五灵犹豫了下: “君上可暂降西秦之主,他作为君上的初祖,应不会取你性命。” “只要薪火未曾熄灭,我辈就随时可以卷土重来!” “至于韩...” “我赵氏之土,诸士皆好战杀伐,但在神血之王的镇压下,不可能拦截得住。” “只能靠着沿路诸多大城,尽力前去阻拦了。” 说得越多,赵五灵就越觉得前路无光。 哪怕君上的那位先生季秋也能出手,可想来,也无法拦截得住此等危局啊! 三尊神血之王,还有不知深浅的古老者出面! 这怎么看,都是死局。 秦政听闻赵五灵的禀告,心头尽是沉重。 “西秦初祖...” 想起那诡异的秦宫,还有自己一脉血裔,竟只自己一人存身,秦政就禁不住微寒。 以前还小,觉察不到。 但为王之后,秦政其实能够隐约琢磨到,有些地方不对劲。 那位老迈的王,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而他觉醒祖血,又得赵武王雍的馈赠,他不觉得那位对他会没有图谋。 四面楚歌。 一时间,秦政喉咙苦涩,不禁一声长叹: “将军当真忠贞。” “不过勿要忧孤,且去便是。” “韩与秦...孤当执剑领兵,起四方甲士,与其决死!” 没有问为何大司马虞襄没来。 秦政只以一番简短的话语,将属于王者的果决,展露无疑。 十死无生,背水一战的勇气,在这位未来有可能成为古今人皇的少年身上,从来不缺。 而韩非与荀况,则领门下弟子于其后,默默观摩着这一切。 弟子们的窃窃私语,也被他们听入耳中。 韩非有些复杂。 韩,那是他背弃的王族。 从走出的那一刻起,他的志向便是天下,而非神血一家,所以回不去,也不可能回去。 至于以后... 赵国如今危如累卵,仿佛旦夕就能倾覆。 可这位王,经过短暂的观察,韩非可以确信,他确实是一位值得共谋大事的君主。 他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而且韩非心中隐隐有种预感。 他觉得若是能留于赵国,改革法政,他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迈出那一步,成为与诸位先行者齐名的...亚圣! 所以留与不留,赌与不赌,这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青年面上有些挣扎。 直至—— 有白衣真君面色平澹,腰间仗剑,从那白玉铺成的宽阔王道,一路走来时。 他才眼前一亮。 当此时,人未到,声先至。 只听见那平和温润的言语,从那白衣人口中道出,缓缓在这临近日暮的王殿传响: “阿政,莫忧。” “先生,再助你最后一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