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讲聊斋,我吓死全网粉丝_第200章:苏轼与苏东坡,不是同一个人。(求订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0章:苏轼与苏东坡,不是同一个人。(求订阅) (第2/3页)

实有优势,但害处也很多,所以才会遭受到一众大臣反对。这个反对,也不见得就是对于王安石个人有什么看法。或者说,这个反对,也不见得他们就是jianian臣。”

    “但有的时候历史就是这样,不管你怎么看,变法一但开始,他便像车轮一样,滚滚而动。那些阻碍变法的,都会被打压。所以,旧党在当时都被打压了。”

    听着江宁的介绍,众人亦在公频上不时讨论。

    这种讨论让他们非常愉快。

    虽然苏轼这个人物他们早就知道,历史当中也有介绍。

    可是。

    由江宁讲解的苏轼,却是与他们印像中的完全不同。

    不但完全不同。

    此时的苏轼,他们一言一行,都是那么的让人欢喜。

    “是的,大家说得很对,变法一但推动,那便如滚滚车轮,不可撼动。苏轼虽然自请离京太平了几年,但是,苏轼一直是旧党标志性的带头人物。这个带头,倒不是说当时的苏轼官职有多高。当时的苏轼官职并不高,也没有太多的实权。但因为苏轼创出了百年第一的科考成绩,同时当时仁宗还高度评价苏轼,并将其当成是宰相培养。所以苏轼的名气很大,不但大,而且苏轼时常会弹劾变法。”

    “1079年,在苏轼从徐州调任到湖州时,苏轼在上任的时候给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上表》,这本来是例行公事,一般新上任官员到任的时候,都会向皇帝上书谢恩。只是苏轼实在是太过于有才,他写的表很多时候会体现出自己独特的感情,或者是加入一些个人色彩。这本来也没有什么,可对于有心人士来说,那就麻烦了。

    为此,新党便从这一篇谢表开始,弹劾苏轼愚弄朝廷,妄自尊大,包藏祸心,又讽刺朝廷……等等。随后,更是搜查苏轼此前写的一系列他们认为是讽刺朝廷的诗作,最终,上任三个月的苏轼被朝廷逮捕,受牵连者多达几十人,这一场案子,也就是着名的乌台诗案。”

    ……

    说到这里。

    众人却是想起之前墨水所说的苏轼。

    当时墨水所说苏轼,完全是因为他太狂太傲,讽刺朝廷,最终被捕。

    (

    虽然现在苏轼也被捕了。

    但过程却是完全不一样。

    “我算是知道了苏轼为什么会被捕了,这完全是新旧两党之争嘛。”

    “没办法,苏轼太有才了,从他的诗当中就可以知道。新党为了打压旧党,必需将一个带头标杆人物打倒。”

    “按时间上来说,当时王安石已经被罢相了,主持变法的已经不是王安石,而是神宗本人。所以,苏轼反对变法已经不仅仅是反对新党,反对王安石。对于神宗来说,他会觉得苏轼这是反对他神宗。”

    “那完了,这么来看,苏轼再有才也没用了。”

    众人忍不住的叹了一口气。

    在这样的政治之下,这已经不是苏轼狂不狂,傲不傲的问题。

    “江宁老师,后来呢?”

    众人切急的问道。

    虽然有一些对于历史熟知的。

    或者说。

    这两天,不少人恶补了一些关于苏轼的历史。

    但史料对于苏轼介绍的太少,而且更多的也是恶评。

    至于为什么?

    太多原因了。

    不是生前为恶,死后就会恶评。

    也不是生前为好,死后就能得到好评。

    范仲淹向仁宗为刘太后求情的例子就可以看出,史官也得按皇家的意思去写史书。

    也正是这一个原因。

    大家对于乌台诗案并没有太多的认知。

    哪怕知道。

    后面苏轼被贬到了黄州,但具体这个过程怎么样,众人也并不是很清楚。

    “乌台诗案影响很大,当时神宗一度想处死苏轼。与之同时,营救苏轼的也有很多。比如旧党的一些元老,如司马光他们。但司马光原本就是旧党的领导,当时的神宗对于司马光他们并不是特别信任。所以这一些旧党元老虽然求情,但并没有多少用。”

    “随后那就是当时的宰相吴充出来为苏轼求请,因为王安石被罢相了,所以吴充当时是为宰相。吴充与王安石交好,他的儿子还娶了王安石的长女。神宗对于吴充也比较信任,他觉得吴充这个人即不偏袒新党,也不为旧党说好话,比较中立,所以就任他为相。吴充说,陛下一直推崇尧舜,不喜曹cao。可是曹cao都能容下许多质疑他的大臣,为何陛下不能容下苏轼呢?”

    “除了吴充之外,当时的太皇太后曹氏,她闻苏轼才华,亦为苏轼求情。并对神宗说,当年仁宗对嫔妃说,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这两人,就是苏轼两兄弟,你这样杀了他,真的好吗?”

    “还有一位官员,叫做章惇。他其实是新党代表人物,他从地方刚刚回到京城,知道苏轼犯了事之后,第一时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