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唐宋八大家。(求订阅) (第3/3页)
苏轼,苏辙他们同一年参加科举,并且都中了进士。但是,与别人不一样。一般中了进士,都是祖上积德,无不是非常欢喜,然后就去当官。可章不一样,他心气非常高。这一年虽然中了进士,可章却觉得自己今年考得还没有他的侄子,也就是章衡考得好。”
“章衡?” 众人一愣。 “对,这个章衡就是这一期的状元,也是章的侄子。章一气之下直接辞了官,回家复读了,三年之后,章再次参加科举,一举成为开封府试第一名,最终名列第一甲第五名。随后,章这才进入到了仕途。” 从这一历史事件来看。 这千年科举第一榜该有多牛。 这个牛,不仅仅是有像苏轼他们这么厉害的人物。 哪怕他们的性情,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比的。 比如章。 像章这样的人。 放到现在,那简直就是学霸啊。 但学霸就是与别人不一样。 哪怕第一次这位学霸考取了985,但他却觉得自己没考好。 为什么? 因为他觉得自己可以考清华北大,于是就去复读。 结果。 这一复读。 他喵的还真考上了清华北大。 “没想到科举也可以复读啊,哈哈哈,有趣。” “确实有趣,而且这个章也确实牛逼,尼玛,中进士本来就难,中了无不认为是祖上积德,乖乖的去当官,可这丫的竟然还复读。” “江宁老师,继续,继续啊……” 果然。 当你对于北宋这个大背景熟悉之下,那么,对于这里面的一系列人物,都会产生巨大的兴趣。 更不用说。 这一个如此有性可的章。 “好的,大家别急。” 江宁笑了笑。 果然。 他就知道,章这个人物一定非常吸引大家。 “第二次科举之后,虽然没有成为状元,但也考取了第一甲第五名,相当于全国排名第五,成绩很好了。所以,章便接受了朝廷的授职。并且,在开始的时候,章还与苏轼在长安一起做过官,甚至在京城的时候也走得比较近,所以两人关系很好。” “后来,王安石推行变法。苏轼与旧党官员认为,要想国家治理得好,只要君王保持忠正,用儒家治国就可以让国家富强。但新党却认为,这样的理念实在是太过于天真。要想让大宋走向强盛,只能通过自上而下的变法。很快,章就受到了重用,而苏轼则遭受到了打压。” “不过与苏轼一样,随着新旧两党不断的在朝廷当中掌权。两人的命运也起起伏伏,苏轼被贬的时候,章就在朝中当大官。章被贬的时候,苏轼则东山再起。但总体上来说,章在政治治理这一块上,比之苏轼,也比之旧党所有人都更为有魄力。” “当时西夏边境发生危机,旧党也就是司马光一派,一直主张求和,甚至割地。但章却严厉反击,认为求和就是卖国,在他强势对待西夏的政治路线当中,最终,迫使西夏向宋称臣,立了大功。” 说实话。 如果不是旧党也有不少知名历史人物,江宁都对旧党一点也不感兴趣。 真要说的话。 新党不管是魄力,还是想法,更或是政治水平,都比之旧党牛逼得多。 而旧掌很多的时候,都是为了争而争,根本不做太多的事。 “江宁老师,能不能说说他与苏轼的恩怨。” 这时,直播间有网友问道。 “当然可以。” 江宁点头:“章与苏轼相交40年,两人都非常了解对方。甚至,之前说过,苏轼在乌台诗案之后,很多之前与苏轼交好的朋友,都对他避之不及,但做为新党的章,他却为苏轼说情。后来,苏轼免于一死之后,苏轼还写信感谢章。” “那为什么章后来又将章贬了又贬呢?” “这个啊,说来有些复杂。当时新旧党争在朝廷当中不时得势,旧党得势之时,苏轼的弟弟苏辙就参了章一本,然后朝廷就将章给贬到了地方。但旧党得势也没几年,在高太后去世之后,新党再次掌权。此时章再一次被启用,章其实当时在被贬的时候就已经心里有些恨苏轼了。他觉得,苏轼差一点没命了,他还去求情。可他被贬,苏轼竟然不说好话。不说好话还罢了,后来苏轼也参了章一本。至此,章再次掌权之后,便一路将苏轼一贬再贬,最终贬到了儋州。” 如果拿事理来说,苏轼这么做确实有一些没有情义。 毕竟当年章救过苏轼。 按理来说,苏轼不应该弹劾章的。 但苏轼本身上,他就不认为自己是旧党的人。 或者。 他更想做一个真实的自己。 不管是新党还是旧党。 也不管苏轼自己是在哪一边。 他只要觉得哪一边做得不好,他就会上书。 弹劾章,也并不因为章是自己的好友,或者得他曾经救过自己,就而不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