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9章:这是词中之龙。(求订阅) (第2/3页)
们还在这个佛狸祠里面祭拜。” “最后一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想必,大家都知道这句是什么意思。与之辛弃疾此前写的,可怜白发生又有不一样。当时写这一句可怜白发生的时候,辛弃疾其实也很无奈。因为那个时候他在家里种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地。朝廷却一直不召唤他,而现在,朝廷想北伐了,终于想到了这一位一直主张北伐的老臣。所以这个时候哪怕辛弃疾已经六十多岁了,但他又充满了斗志。他自比年老的廉颇,哪怕就是年老的廉颇,也是国之重宝,同样也能够为国效力。” 一番讲解,一众读者终于稍微明白了这一首词作的意思。 “我去,总算稍稍明白了一点。” “我也是,用的典太多了,差一点我感觉自己是文盲。” “我也是。” 当然。 这位主播虽然解释的已经很不错了。 但是。 这首词作,仍有人不断的研究着。 …… “来来来,兄弟们,我们再来研究一下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呃,兄弟,快抖上几百上千个主播已经分析过了,你还分析。” “我知道,但他们还有一些地方没有讲好。” “你是说里面的典?” “不是。” 另一位主播又是开了直播,说道:“这里面的典都是硬资料,只要查,就能查得到。此前的一些主播分析,也将这一些典分析的差不多,没有太多遗漏的。” “那你分析什么?” “分析的东西可多了。比如,这首词作的历史背景。” “啥背景?” “你看,不明白了吧。” 看着直播间人气不断的上升,这位主播有些兴奋:“那么一会,我就重点联系历史背景,分析分析这一首词作。” “这个历史背景是什么呢?其实有主播分析过,这时的南宋经过几十年,积累了一定的实力,所以他们开始考虑北伐。而北伐的领头人,正是韩胄。韩胄是南宋臣相,总体上来说,韩胄其实还算可以,但有一些好大喜功,在北伐没有准备弃分的情况之下,就草率出兵。所以这里的元嘉草草,其实只是借讽刺刘义隆,进而反对韩胄而已。此外,虽然朝廷北伐了,并起用了辛弃疾,但我们看史料来说,辛弃疾却是被韩胄排挤在外,并没有真正的进入到核心阶层。” “我去,原来是这样。还有呢?” “还有最为经典的,那就是佛狸祠了。” “这个我们明白,有主播介绍过,佛狸祠是完颜亮曾经创建的行宫。可惜的是,几十年过去,老百姓竟然还对着这一个行宫进行祭拜,这很无奈,也很让人痛心。” “这只是表面上的意思。” “啊,难道还有更深处?” “是的。” 这位主播说道:“其实佛狸祠也是一个比喻,在南宋有佛狸祠。那么,在被金国人控制下地盘的汉人呢?那些汉人,是不是也会像南宋这一些老百姓一样。随着时间的推去,他们原来是被金国人控制的。可慢慢的,他们也跟着朝拜起金国人了。” “我去……” 听到这里。 直播间里一众网友,却是倒吸一口凉气。 之前佛狸祠里面老百姓盲目祭拜,这已经很让人无奈了。 可更为无奈的是。 那些一直被金国人控制之下的汉人。 他们曾经与南宋的百姓一样,也是宋朝子民啊。 如果继续这样下去。 那么。 这一些曾经与我们一样的汉人,恐怕也都会变成金人。 所以。 这也是为什么辛弃疾一直主张北伐的原因。 越是不北伐,越是给南宋这一边增加压力。 只有北伐成功,才能解救那些被金国人控制之下的宋朝百姓。 所以。 这一首诗的意思。 那就是辛弃疾一方面主张北伐,又一方面,又批评韩胄的草率用兵。 做为众金国回来的辛弃疾。 他比之任何南宋人都更为了解金国人的实力。 虽然辛弃疾一直坚持北伐,但他却又知道。 金国岂是随便就能北伐成功的。 “啊啊啊……好痛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