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31章: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求订阅) (第3/3页)
'gcontent2'> 不少人似乎明白过来。 他们再继续读了几遍。 “咦,好像还真是。” “真是什么?” “越读越感觉这首词不简单。” “哪里不简单?” “说真的,我也不知道。” “不知道你还说。” “我就是感觉,这首词越读越有味道,越读越有感觉……” 事实上。 这不只是少部分人。 当其他人多读了这一首词之后,也是越发觉得这一首词有着与众不同的味道。 “江宁老师,这首词感觉好吊。” 一众网友激动的与江宁互动说道。 “怎么这么说?” 江宁问道。 当然。 他自然知道这一首词很吊。 不但吊。 吊得不行啊。 只不过,他仍是这样问。 “我也不知道,就是感觉这首词很牛逼,不是一般的牛逼,简直太牛逼了。” “呃……” “江宁老师,您帮我们解释一下?” “有啥好解释的,都是大白话,难道大白话也要解释?” “不是,虽然是大白话,但却觉得非常牛逼。我感觉,这首词之后,没有人再敢写声声慢这一个词牌名了。” 众人又是将这一首李清照的声声慢读了好几遍。 读到最后,有人都已经开始仿写起这一首词作了。 “这次第,怎一个牛逼了得。” “江宁老师,别在这里装傻了,赶紧评价一下这首词,你别以为我们不知道你在这里偷笑。” 看着江宁表现出一幅啥也不知道的样子,不少了解江宁的粉丝对着江宁竖起了中指。 江宁无奈,这些家伙真是太了解自己了。 只好说道:“行行行,我就讲一下这首词。” “怎么说呢,从语言艺术上来说,声声慢可以说是这一首词牌名的巅峰之作。比如,这里面大量使用的叠字,开头一共14个叠字,后尾又是四个叠字遥相互应,这在艺术手法上就非常出色。同时,这在此前古人写叠字方面,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创新。哪怕之前古人也有用叠字的,但也是一两个或者两三个,但李清照,直接一来就14个,再加上后面四个,一共20个叠字,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来无者。不但打破记录,而且意境十分的悠美,即有创意,又有极大的意境。” “另外,我们知道,宋词并不单单只是词,词是与曲相合的。所以,词不仅要重在词意,还应该重在词的韵律。而这一首声声慢,可以说是宋词当中音律中的绝大成者。这里的音律,不仅仅是押韵,而是体现在声乐部分。比如我们现在多读几遍,大家会觉得这首词哪怕没有配上调,但却感觉像唱歌一样,甚至比之唱歌还好听。哪怕我们没有编曲,或者随便给他编曲,唱出之后,都是十分的优美动听。” 真要说《声声慢》写得有多好,一时之间,江宁也不知道怎么说。 在这里面,她不曾使用一个故典,不曾抹上一点粉,只是一个历尽风霜、感怀今昔的女词人,把她的怅惘情怀如实地描绘出来。并且写出来的,都是一些寻常言语,可就是这一些寻常言词,却使后人惊其“遒逸之气,如生龙活虎”,达到了语言艺术的最高峰。 所以后来有人说,宋词写得最好的是谁? 有人说是苏轼。 但有一些专家会说,苏轼写得宋词并不是最好。 写得最好的,是李清照。 为什么呢? 这不是说李清照写的词就比苏轼写得知名。 因为李清照写的才是真正的宋词。 而苏轼写的很多宋词,按规则上来说,是不符合宋词音律平仄的。 这就好像出一个作文题,写一篇800字的宋词。 苏轼写成了800字的宋诗。 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一首词,苏轼就写得不是很标准。 想了想,江宁又说道:“当然,上面只是从艺术方面来分析。但说实话,上面的分析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此词一出,后人在评价李清照的时候,都会上用一句话。” “哪句话?”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