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纵横古今,琵琶行。(求订阅) (第3/3页)
“为什么,江宁老师,为什么湘灵一直没出嫁?”
众人激动的在公频上问道。 江宁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还记得长恨歌里面的山盟海誓吗,明面上这或许是唐玄宗对杨玉环的誓言。但是,这或许是当初白居易与湘灵之间的承诺。但可惜,白居易没有做到,但湘灵却依旧遵守着当初她与白居易的诺言,非君不嫁。” “我……” 如果说之前大家还忍得住。 但这会儿,再铁血的汉子,也忍不住泪水沾满了眼框。 …… “江宁老师,再后来呢?” 有人下意识再次问道。 不等江宁回话,一些粉丝却是帮着江宁回道。 “后来你妹啊。” “你觉得还有后来吗?” “别问,问就是找打。” 江宁也是没有说话。 像这种事情,史书上也没有记载的太过于真切。 甚至这种事情,史书上还不一定会记载。 而前世我们之所以能够了解到这么一段私隐的感情,这都是从白居易的诗词作品当中。 当然。 反过来一众粉丝说的也对。 当时的白居易已经结婚了。 不只结婚了,两人的年纪也大了。 如今再次碰到。 而且这时白居易的妻子当时也在。 或许就算是有缘,这又能怎么样? “湘灵在浔阳碰到白居易之后,回去大哭了一场。几天之后,湘灵与父亲带着乐器离开了浔阳。据说,湘灵有可能是乐籍,所以,两人的感情更不可能在一起。” 说到这里,江宁又返回到前面,再次叙述白居易的官场生涯。 “白居易因为诗写得好,皇帝很喜欢,所以他也得到当时皇帝的看重。只是白居易写得诗,包括他每每上书言事,得罪了太多的当权机构。比如他写的《秦中吟》十首,这就切中了很多当朝元老的利益。所以不少人对于白居易都无比的痛恨,只是他们一时并没有抓到白居易的把柄。” “元和十年,也就是815年,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反侧”之心。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当朝权贵一下子抓住机会,认为白居易这是越权。虽然当朝皇帝并不想对白居易怎么样,但当时朝廷已经不受皇帝一个人控制。没得办法之下,唐宪宗只好将白居易贬为浔阳司马,浔阳也就是现在的九江。” “这次打击对于白居易影响很大,他感觉自己的能力有一些不能够兼济天下。而也正好在这个时候,白居易还碰到了他多年未见的湘灵,事业与感情的双重打击,这让白居易在浔阳过得闷闷不乐。有一次,他在浔阳江头送别友人,碰到了一个与湘灵非常相似的琵琶女子。” 这时。 江宁在画板上,画出了一位中年抱着琵琶的女子。 但这个女子的面容并没有完全画出,只留出一半。 还有一半,是被琵琶遮住了。 “白居易听这位女子所弹的琵琶音,有一些京城的味道。于是白居易就问女子的来历,女子便对白居易说,她原本是长安的歌妓,曾经跟穆、曹这两位琵琶名家学习技艺,后来年长色衰,嫁给一位商人为妻。于是白居易便摆酒,请她尽情地弹几支曲子。她演奏完毕,神态忧伤,叙说自己年青时欢乐的往事,但如今漂泊沦落,憔悴不堪,在江湖之间飘零流浪。” “听完女子的述说,白居易想到自己被贬的生涯,又想到那些难于言表的事情。一时白居易泪洒浔阳,随后,白居易便撰写了一首七言古诗,一共有六百一十六字,名字为《琵琶行》。” 说到这里。 江宁看了看排行榜。 突然发现,原本自己的第一,竟然被小华哥给爆掉了。 “我去,这就变第二了?” “这怎么行?” 虽然江宁对于带货没有太多兴趣。 虽然江宁以后也不会怎么太过于带货。 但是。 江宁对于排名还是很感兴趣的。 至于你说排名第一有啥好处? 对于江宁来说。 第一就不是好处吗? 你想想,第一多拉风啊? 第一多能装逼啊? 第一…… 这与江宁为啥想粉丝越来越多的原因一样。 其他先不管。 反正越多越好,哪怕这只是体现在数字上,也是很大的感足江宁的虚荣心。 这么一想。 江宁却是说道:“那个啥,家人们,还有需要十常大米的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