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80章:是的,这章讲老杜,杜甫。(求订阅) (第3/3页)
ntent2'> “两位,不知道能否与两位同游。” 随着舞台剧的继续。 两人在游历齐赵之地时,两人又碰到了一人。 这人叫做高适。 他没有功名。 哪怕已经四十多岁了,也没什么成就。 同样的。 李白虽然之前被唐玄宗看中,进入到了皇宫。 但后来却是被唐玄宗赐金放还。 虽然赐金放还看起来很传奇,但说难听一些,那就是被唐玄宗给辞退了。 所以李白这个时候也无比的郁闷。 当然。 这个时候还包括杜甫。 杜甫虽然年轻,虽然看起来也很有才华,但却一直科考不中。 三位失意人集合在了一起,他们一起访仙山,炼丹药……一时好不快活。 “三人这经历好美。” “是啊,虽然三人都是失意人,但三人凑到一块,却让这种失意也变得美丽。” 看着三人一起游历齐赵之地,无数观众眼睛里面无比的羡慕。 这不就是大家眼里的诗与远方吗? 另一边。 江宁却是继续说道:“三人一起游历齐赵之地,但他们又如何的知道,未来三人将会经历何种的命运。” …… “青莲兄,我得去长安考试了。” “我也得离开了。” 三人一同游历之后,至此分开。 杜甫是为了考试。 高适则是去寻找自己的前程。 至于李白。 他知道。 他的未来并没有什么前程。 三人分别之后。 舞台之上,只剩下杜甫。 747年,唐玄宗召告天下,凡只要通一艺者,皆可到长安应试。 杜甫也参加了考试。 当时的宰相李林甫担心学子在考试的时候会写自己一些不好的话,于是他就对玄宗说,这些士子都是些卑贱愚聩之人,恐怕会胡言乱语扰乱圣听。他建议让郡县长官先对士子加以甄选,将其中优秀者送到京师,最后再推荐给皇帝。最终,送到京师的士子被考以诗、赋、论……结果没有一人合格。李林甫便向玄宗道贺,称民间再没有遗留的人才,史称野无遗贤。 杜甫也在这野无遗贤之下,没有考中。 “好你个李林甫。” “口蜜腹剑,说的好像就是他。” “这么多人考试,没寻到一个,竟然说野无遗贤!!!” 看着舞台当中一众与杜甫一样无比悲愤的学子,众人亦是无比的愤怒。 …… 只是愤怒也没用。 朝廷的权力掌握在某些jianian臣之手。 这一些学子哪怕再愤怒,他们的声音也无法进入到唐玄宗那里。 一次。 杜甫前往了泰山。 或者说。 当时的杜甫并没有前往泰山,他只是在泰山脚下。 他很想去泰山,但因为某些原因,当时这一次他没有去。 舞台之上,大屏幕里闪现泰山的美景。 饰演杜甫的演员,此时看着前方巍峨的泰山,一时感慨万千,悠然念道。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岱宗指的就是泰山。 因为泰山是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称岱宗。 齐鲁代表的是齐国与鲁国。 泰山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在齐国与鲁国之间。 这一句是什么意思呢? 他是说。 泰山怎么样呢? 哪怕就是走出齐国与鲁国,仍能看到泰山的风景。 这证明泰山之大。 当然。 这首诗的经典之处不是在第一句,而是在最后一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如果登上绝顶之处,再看其他山,那么其他山也变得小了。 这里的如果指的是当时的杜甫并没有登上泰山。 他只是意指,或者说是自己想象当中的。 同时,这也是他的人生理想。 哪怕他现在还没有登上泰山。 但迟早有一天,他想,他会登上泰山的。 而到那时候,那便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