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这是天书,这是天书。(求订阅) (第2/3页)
李耳是说,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不会埋怨他人。” “天下万物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然而攻击坚强之物没有能胜过它的,因而水是没有事物可以代替得了的。柔胜刚,弱胜强,天下没有不知道的,但没有哪个能做到。因而圣人说,能承担国家屈辱,才能称得上国家的君主;能承担国家的灾难,才能做天下的君王……” 随着众人的解释,无数的观众只感觉读到了一本天书。 天书里面,全都是世间至理。 甚至还有人想着。 读懂了这一部天书,是不是可以成仙了? “我想说,这个李耳到底是谁,到底是谁。” “他就是李耳啊,对了,他还叫老子。” “妹的,你骂人。” “没骂人,江宁老师就尊称李耳为老子,老子不是老爹的意思,子是尊称。” “哦哦,就像孔子一样?” “对。” “但孔子是圣人,孔子还向老子问道,那老子是什么了?” “老子也是圣人,甚至,有可能境界还高于孔子。” 当然。 在现实当中。 老子的地位稍稍不如孔子。 这主要是后世儒家思想传承了2000多年。 无数人最先接受的都是儒家思想。 但老子的思想。 不说这个世界缺失的所剩无己。 哪怕就是前世,老子的思想也不见得大多数人能够领悟。 只是虽然老子在现实地位可能不如孔子。 但要说境界。 老子的境界绝对比孔子更高。 从孔子问道于老子就能够看得出来。 比如孔子坚守的礼,在老子看来只不过是小道。 他同时也指出了,孔子的礼并不会被当世所接受。 事实上也确实。 孔子虽然是为圣人。 但他的理论,在当时并没有哪几个国家接受。 不但不接受,反而孔子的理论还受到一众国家排挤。 直到后来,也就是汉朝之后,孔子的理论这才得到广泛传播。 …… “兄弟们,现实当中有李耳先生所著的道德经吗?” “不知道,或许有,但可能失传了。就像三坟五典这一些上古之书一样,都失传了。” “我去,这也太可惜了吧。” “没办法。不过,我觉得江宁老师这一次开讲了老子,估计有眉目了。” “什么意思?” “或许,江宁老师找到了道德经的孤本。” “不会吧,江宁老师怎么找的?” “我不能说,再说就犯法啊。” 好吧。 还要说吗? 看看钱王墓是怎么出现的,你就知道江宁老师的孤本是怎么来的。 道德经或许确实失传了。 但这种失传,只是现在失传了。 有没有可能。 有一些孤本,是在一些墓里面还没有出土。 如果找到这一些大墓,那么,此前失传的绝学,也有可能重见天日。 “丘馆长,这得靠您了。” “别啊,我就是一个打酱油的,我是跟着江宁老师的。” “那江宁老师有没有说下次去下哪个大墓?” “别乱说。” “丘馆长,放心,我们这边不在录节目,您私下里可以说。” “这个啊……” 一边的三位嘉宾亦是激动的讨论起来。 …… 不过。 像这种东西,显然是不能在节目中说的。 在李耳之后,江宁继续着百家姓的节目。 李姓名人当中。 李耳之后。 那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李悝。 “江宁老师,这位李悝是谁?” “李悝是战国时期魏国的政治家,他曾经主持过李悝变法。” “李悝变法?” 对于这一个变法。 江宁只是一说,不少观众却是滴沽了起来:“李悝变法,好像没听过啊,我只听过商鞅变法。” “是啊,李悝变法利害吗,比起商鞅变法呢?” 虽然江宁没有看到大家说的是什么。 但江宁显然知道大众的心理。 是的。
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