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诸葛亮的强化套装 (第1/2页)
诸葛亮也是有脾气的,被jiejie斥为“不顾家务”的甩手掌柜后,他当然也要证明一下自己。 大哥捎来的那堆奇怪东西,开箱任务就落到了他头上。 诸葛亮喊来三弟,一起对着清单慢慢梳理,遇到不认识的东西还要看一下“说明书”或者“原理图”。 “绿豆是在襄阳本地买的,薏苡是问跑岭南道的长沙商人买的,枸椇是问跑黔中道的零陵郡商人买的,胡桃是本朝从西域传入,但如今中原多地皆可种植,只要有钱,找上庸商人也能买到……” 诸葛亮先把大哥托人买来的食物全部清点好,并且一一记下采购地,以后吃完可以再进货。 大哥清单里还提到了一些养生食物,但没有现货,主要是生鲜之物不便长途运输。 这就需要用大哥指点的工具自行捕获了,也算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诸葛亮按照清单,从一堆箱子里先找到了一个“延绳钓”的钓具,还附了图纸和用法原理说明,以诸葛亮的聪明,很快看出这东西可以高效钓起沉底的大鱼,主要是鲈鱼和鳜鱼。 不过大哥在信里也说了,这个“延绳钓”只是他刚刚琢磨出来的,如今只是一个草样,后续还能不断改良。 诸葛亮看了一下后,也觉得这东西的配重定深不太精确,他完全可以找黄家小娘切磋一下,鼓捣出更高效的。 “不错,这样一来,大哥说的每天有鲜鱼吃就算达成了,下午就可以去村后那条汉水支流试试,用过了才知道怎么改良。” 而诸葛瑾“授人以渔”的工具,显然还不止这一件。 诸葛亮继续在那口箱子里翻找,很快又搜出另外几样工具。 他先拿起其中两件农具,似乎是一套的。 第一件是一把L形长柄的镰刀,看说明是为了不弯腰就能收割庄稼、草蔬。刀柄加长并弯曲后,站着跟挥击鞠杆一样,就能一扫一大片。 汉朝的“击鞠”就是后世的马球,球杆类似于高尔夫。诸葛亮当然没见过高尔夫,所以他只能想象成马球杆。 镰刀刀刃后面还带了一个网兜,可以兜住被割断的庄稼,一次性扫到一边,因为杆子长了,每次挥刀的攻击范围也大了好几倍,生产效率大增。 诸葛亮也颇好工巧,看到这镰刀时,他总觉得似乎太轻易了:如果此物真能提升那么多效率,为何古人就没想到做长曲柄镰刀呢?这种改良方向应该很容易想到才对。 如今已是十月,水稻早就收割完了,不过院子外面还有些韭菜,诸葛亮决定亲自去试一试。 “嚓——嚓——嚓——”诸葛亮稍微收割了两畦,立刻就发现问题了。 “不行,这玩意儿适用的环境太苛刻了。寻常割稻、麦,需要一手扶住秸秆,一手收割,才不至于倒伏,此刀虽长利,但只可替代持刀之手,无法替代握秸秆那只手。” 显然,这种镰刀完全是诸葛瑾穿越前,刷到几个三农抖音视频,看到长曲柄镰刀可以护腰,就直接抄了一个。诸葛瑾又没种过田,结果就闹了笑话。 他并不知道,后世的农作物,都是经过反复育种、在抗倒伏特性方面强化过的,麦秸秆特别挺。加上后世冶金工业强大,镰刀的锋刃可以做得非常锋利,速度快一碰到茎秆就割断了,不用手扶。 汉朝的农作物,抗倒伏不够强,镰刀的刃口也不够锋利,于是诸葛亮拿韭菜试手时,韭菜直接就被扫得躺平了, 最后还得弯下腰去、用另一只手把韭菜扶起来割,所谓的“减少弯腰时间、护腰”,也就成了空话。 “大哥还是不事农桑,全靠空想,不过这个思路倒是不错,至少曲柄后面带个网罩拦住割下来的庄稼,其他方面再改良改良,说不定有用。” 然后他继续看下一件农具——那是一个形似大型木剪刀、在地上挖孔下种的工具。 剪刀柄尾部还有个豁口用于绑绳子,可以控制最大开合距离,这样每次在地上挖孔的间距就能一致了。 刀柄上还有一个装种子的小斗,可以随着每次开合漏下去几粒种子,种子的用量也更平均、节约。 毫无疑问,这玩意儿也是诸葛瑾穿越前,以一个外行人身份,随便刷抖音刷出来的三脚猫货色。 不过诸葛亮还是本着实事求是的心态又验证了一下,发现这东西确实比前面那个镰刀要好用。 至少它确实可以护腰,播种也更精细。只是应用场景依然太少,很多粗放播种的作物用不上。 这几样新工具,据说都可以配合家书第十二到十四卷的“农牧生命之理”,做一些育种研究实验。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