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一章 信条 (第3/6页)
点点头,“他们要铺设巨械的滑行轨道,建立一套针对093号天使的迎击拦截系统。” “让红莲在轨道上滑来滑去拦截093号天使?” “对。” “听上去像是桌面足球的守门员,谁想出来的主意?” “没错,巨械就是个守门员,但它只是拦截网的备用手段,大概率派不上用场,真正的前锋今天下午已经开到前方去了。” “前锋?” “你觉得我们如果一直保持这样的防守姿态,能坚持多久?巨械损毁一台就少一台,超级计算机和微型反应堆都是无法复制不可再生的珍贵遗产,我们不可能耗得过天使。”唐迪说,“我们迟早要展开战略反攻,有计划地主动出击消灭地球上的天使,巨械是守护神,但它不是进攻用的长矛,而今天是那根长矛亮相的日子。” · · · 红莲正在卸甲。 大伯父王祥兵顶着亮黄色安全帽,一手端着平板电脑,一手握着对讲机,高高地站在作业平台上,指挥吊机缓缓下沉,勾住底下的物料箱。 “慢点……稳,稳!” 坐在吊机驾驶舱里的是白树——是的,她会开吊机。 吊机稳稳地勾住物料箱上的钢缆,王祥兵探身在车间里扫视一圈,目光越过来来往往的叉车瞥见李文轩,抬手挥舞着对讲机大喊: “轩子!快去帮忙看看动力系统搞定没有!” “好嘞——!知道了!马上就去!”李文轩正在车间角落里打电话,朝王祥兵挥挥手,又压下脖子接着说话,“对,要一个大框,最好是钛合金的,精度?不不不不能用快走丝,你们得用慢走丝!我记得你们有一台沙迪克的镜面火花机……什么?坏了?怎么搞的?那CNC加工中心呢?” 距离093号刀天使突袭151过去了二十六个小时,整个车间系统的所有干部职工全部投入到拆卸红莲的工作中,警报一撤他们就被拉了回来,无论是计工办、cao工办还是动工办,都得顶着安全帽上阵,他们的任务是在四十八个小时之内把红莲拆成拦截方案需要的样子。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模块化设计的好处了,想拆哪儿拆哪儿,在拦截任务中红莲无须保持人形,那么腰腿下半身都能拆掉,除了最重要的计算核心、动力核心和武器,其他部分都可以拆掉。 在联指中心制订的拦截方案中,巨械不是主角,151、161、170三座保障基地的巨械都是备用手段,如果说这是一场决定人类生死的球赛,那么巨械们只是守门员,是拦在球门前的最后一道防线,而被人们寄予厚望的前锋,是前出到防线两百公里以外的反降临导弹阵地。 王祥兵也从唐迪那儿打听到了导弹的存在,他既惊异又好奇,惊异是惊异于他从未听说过这么一套系统,好奇是好奇于“常规武器无法对抗天使”的经验是否就要从此破除了——如果拦截导弹真的能消灭刀天使,哪怕它只能干掉这一个天使,它的研发和制造也是具有莫大意义的。 他很想看看那枚双汇王中王,但他没机会。 使用导弹的主方案与使用巨械的备用方案齐头并进,人们在151基地的门前沿着山脊走向搭建起十二公里长的钢轨,为了分担红莲庞大的重量,工程师们并排铺设了四条钢轨,再拆掉巨械的下半身腰腿和全身的装甲,将总重量减轻至原状态下的三分之一,大概相当于一辆16节长编组的和谐号CRH1B列车。 想想一台八百吨重的庞然大物要在铁轨上像游戏打砖块那样来回滑行,拦截移动速度超过二十三马赫的093号天使,提出这个方案的工程师们也怀疑它有没有可能办到——于是151在重庆邮电大学的校园里同步搭建了一条一公里长的测试轨道,用高铁的底盘和转向架拼了一座重型实验平台,加上八百吨的配重,来测试它的反应能力。 151算了一笔账,地球曲率允许高空无人机在两万米的升限上发现五百公里以外的目标,但是精确定位得依靠黎曼探针,目前151防区黎曼探针的最大布设范围是两百公里,无人机高空侦查平台和黎曼探针共同构成151的侦查——预警——定位体系,五百公里预警,两百公里定位,而093号天使的移动速度是23马赫,每秒钟八公里,这也意味着它留给人们的最大预警时间是62秒钟,最大定位时间是25秒钟。 当无人机发现刀天使时,62秒倒计时,当黎曼探针确定刀天使精确位置和移动方向时,倒计时将只剩下25秒,拦截器需要在25秒内调整位置,精准拦截目标。 理论上似乎可行。 但拦截器是以红莲为平台搭建起来的巨物,足足有八百吨重,这么一个超重的玩意想让它反应迅速行为灵敏似乎是不可能的,车间系统要求巨械驾驶员承受的最大加速度不能超过9个G,还得在规定时间内抵达拦截位点,常规驱动手段都达不到要求,25秒钟的时间,别说来回加速,发动机预个热变速箱挂个档驾驶员打个喷嚏就过去了,一开始工程师们准备使用牵引电机,在轨道两旁设置超大功率牵引电机,同时用粗钢缆拉着拦截器,两边都保持极限拉力,拦截器要往哪边移动,把另外那边的钢缆炸断就行。 再后来一想,十二公里长的轨道,这钢缆得要多长? 于是把牵引电机换成了固体火箭。 水平对置两组固体火箭发动机,一组用于驱动拦截器,另一组就用于减速,工程师们一讨论,发现或许能行,于是拍板测试。 申姜远远地望着测试平台被吊装到轨道上,为了模拟拦截器的重量和高度,151不晓得从哪里运来了八只集装箱,集装箱里都是配重,高高地垒起来,十六枚固体火箭发动机分别安装在平台两侧,一边八枚,头对头,喷管冲外,每一只喷管内径都大得能钻进去一个成年人。 “真是大阵仗啊。”申姜说。 “这是我们目前能找到的最大固发,单台推力三百吨。”唐迪站在边上,手里拎着望远镜,“双边八台一共两千四百吨的推力,当下应该没有比这个更有劲的发动机。” “1047,你说这伙人脑子里装的是不是都是爆炸物?”申姜问。 “它爆是爆了点……但是够劲啊。” 测试开始了,申姜看到场地里的人群正在疏散。151希望一次成功,因为固发都是一次性的玩意,烧掉一枚就少一枚,这么大的固发人类世界也没多少储备,当年造出来是为了给某巨械助推,结果没用上,在库房里待了好几年,如今一清点发现还有四十多枚,除开正式拦截时使用的十六枚,剩下的只够测试一次半。 申姜所处的掩体与测试场有五百多米的距离,隔着这么远,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时仍然让她手臂上的汗毛竖起震颤。 “日。”申姜说。 明亮的火焰轰然爆开,短促地灼亮后是十几米长的高温射流,八台发动机一共两千多吨的推力,相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