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美文库——天才在左疯子在右_路西法效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路西法效应 (第1/2页)

    “好人”“坏人”,“善”“恶”,这些意思相反的词语在你的心中是不是也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分界限呢?比如善与恶在同一个人身上是很难共存的;比如好人不容易变成坏人,而坏人更不容易变成好人?

    在人们的道德观念里,固定的思维正是如此,就像我们都希望这个世界黑白分明,但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却给所有笃信善恶分明的人头上狠狠地浇了一盆冷水,他这个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不但将“好人”的名号推向了深渊,而且颠覆了很多人对于善念的信仰。

    1971年8月14日。

    这是一个星期天,睡懒觉的人们还在梦境中,一阵警铃声便划破了清晨的宁静,警车开到了汤米家门口,警察敲门而入,并对汤米出示了逮捕证。大学生汤米涉嫌一宗严重的罪行而被逮捕了!到了警局,处理完相关程序之后,汤米被蒙上双眼,送到了斯坦福监狱,这个时候的他还有些半梦半醒。

    汤米不清楚的是,此时,和他一样境地的还有八名大学生,他们也是在这个清晨被带到监狱里来的,他们被迫脱光了衣服,喷洒上了消毒剂,然后变成了没有名字,没有特征,只有一个号码作为代号的“犯人”。

    汤米和其他八个人到底犯了什么罪?

    其实,他们只是报名参加了由斯坦福大学教授菲利普·津巴多设计并主持的监狱生活实验,在此之前,他们根本不知道实验到底要如何进行,只清楚每天能够获得15美元的酬劳,时间为两周。

    津巴多为这个实验,还招募了其他人员,为了更逼真地体现监狱生活场景,他设计了九名囚犯和九名狱警,还有六名候补人员。

    当另外九名扮演狱警的大学生到位之后,“斯坦福监狱实验”正式开始了。

    九名“犯人”入狱,他们穿着背后有号码的囚服,脚上带着镣铐,这样看上去更加逼真,而被试也更容易进入角色。

    “斯坦福监狱实验”表明,好人

    会转变成坏人,而且这种转变速度很快、很彻底。

    九名狱警扮相十足,警棍和手铐样样齐全。在“上岗”

    之前,他们并没有受到有关狱警工作的任何专业指导,所有的知识都是来自影视节目和书籍。津巴多对他们的要求是:“所作所为尽可能地贴近真实,去维持监狱的法律和秩序,但不能够通过暴力来执行,当然也不用对犯人的‘胡言乱语’太过在意。”

    这一天,在分配牢房和各自适应角色的过程中度过。两派被试之间相安无事。

    早晨起床后,狱警发现,有犯人没有叠被子,他立刻对犯人实施了原地做30个俯卧撑的惩罚,氛围一下子紧张了起来。可能因为根本无法适应自己已经成为了“囚犯”,九名被试缩在自己的牢房里,不愿接受体罚。

    然而,无声的抗议显然没有什么实际效果,反而激怒了狱警,为显示权威,狱警们拿起灭火器朝罪犯们喷过去,然后冲进牢房,将囚犯的脚拷在床腿上。还有一个囚犯被直接拖进了禁闭室……

    在狱警施行完惩罚之后,一名囚犯崩溃了,他号啕大哭,嘴里喊着“我受不了了,我要出去”,一面拼命地用脑袋撞囚室的门。

    津巴多也无从判断这名被试到底是在演戏,还是真的精神崩溃,但为了确保被试的安全,他还是决定,换下这名被试,由一名替补继续进行实验。

    因为犯人不配合,狱警实施了新的惩罚手段:不许犯人去上厕所。于是整个监狱成了猪圈,弥漫着恶臭。个个犯人都无精打采地缩在囚室里,包括新替换上场的被试。这时候,实验者放出风来,说被换下去的那个被试将采取非常手段帮助狱友们越狱,这让狱警们很紧张,甚至有些草木皆兵。

    三名囚犯出现了应激症状,说胡话,情绪异常激动,还有一名囚犯在听说自己的假释申请被驳回的时候,居然起了皮疹。

    百无聊赖的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