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大全集_第九章 战胜社交心理障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 战胜社交心理障碍 (第4/9页)

   29.力求听对方讲话的实质。

    30.别人讲话时不急于插话,不打断对方的话。

    评分:

    选a计4分;选b计3分;选c计2分;选d计1分;累计相加为总分。

    若总分在120~105分之间,说明你的倾听能力很好;

    总分在104~89分之间,说明你的倾听能力比较好;

    总分在88~73分之间,说明你的倾听能力一般;

    总分低于72分,说明你的倾听能力比较差。

    人际孤独症:脆弱而又不寻求帮助

    (一)问题描述

    杜先生今年27岁,过着单身生活。他自称,从17岁开始大约到21岁这个阶段,他感到非常孤独。尤其是在雨天或晚上的时候,他一个人躺在房间里,强烈渴望有一个伴侣。几乎每个晚上他都会不由自主地哭泣。虽然他感觉很痛苦,却不愿家里人觉察到,连哭泣都尽量做得无声无息。

    他非常苦闷,总觉得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他觉得许多人素质太差,低俗、自私……而周围的人也同样认为他清高、自负、好表现,而不愿搭理他,经常挖苦他。

    杜先生很孤独,他不知道自己该随波逐流呢,还是继续保持独特的个性?他现在远离家乡,在外地城市里做着一份仅够养活自己的工作,没有爱人,也没有朋友,经常发愁,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二)问题分析

    有些人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害怕交往、莫名其妙地封闭内心,或顾影自怜,或无病呻吟。他们不愿投入火热的生活,却又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心理学中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而把因此而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隔离、孤单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我们内心的孤独从何而来?为什么有的人身处闹市却觉得已经被世界抛弃,而有的人固然孑然一身却生活得充实而富足?

    孤独是由于自己与他人的空间距离或心理距离(后者的作用更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通讯手段的应用已经使空间无法成为阻碍人们交流的鸿沟了)而感到交流困难,由此产生的心理障碍,严重者将最终导致抑郁症。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意识,当一个人过于沉浸在自己的意识中,渴望自己的内心被他人理解又发现很难与他人交流的时候,便产生了精神上的孤独。

    孤独的人有不同的表现,有的人很自卑,对自己的主观评价过低,觉得别人都将不愿意与自己交流,为了满足自己维护与保全自尊的主观愿望,他们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将自己封闭起来,最终自陷孤独境地。

    有的人恰恰相反,很自傲,对于自己的主观评价过于高了,认为身边的人都过于平庸而不配与自己交往,其结果只能是落得孤芳自赏,孤家寡人,陷入了孤独的境地。

    还有一种人,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就是“弱者”,他们认为自己是弱势的一方,于是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自觉”地认为自己将是受呵护受照顾的,如果缺乏了主动的关心和照顾,他们脆弱和多愁善感的一面便展现了出来,觉得别人都没有理会自己,从而陷入了孤独。

    孤僻会使人产生挫折感、狂躁感,令人心灰意冷,严重的还会厌世轻生。

    孤僻心理的产生原因有以下几点:

    1.青年期的心理特点,使孤僻心理在青年人中比较多见。青年人正处在生命发展过程中的准成熟状态,世界观和人生观刚开始建立,自认为已经长大成人,常常委屈地感到自己不被理解,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孤独感。

    2.缺乏事业心。一个有强烈事业心的人,一般不会孤僻。

    3.性格特点。内向型性格的人容易孤僻,因为他们的自我中心观念比较强,内心深处有比较强烈的抗拒感,往往对外界事物和周围人群表现得很淡漠,喜欢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

    4.幼年的创伤经验。父母离婚、父母的粗暴对待、伙伴欺负等不良刺激,使儿童过早地接受了烦恼、忧虑、焦虑不安的不良情绪体验,会使他们产生消极心境,进而变得畏畏缩缩、自卑冷漠、过分敏感、不相信任何人,最终形成孤僻的性格。

    5.交往挫折。有些人缺乏必要的社会交际能力,在人际交往中遭到拒绝或打击,自尊心受到伤害,便把自己封闭起来。越不与人接触,社会交往能力就自然越得不到锻炼,结果就越孤僻。

    以下是一些孤独心理的预警级心理活动:

    (1)即使在欢快的场合,也很难被当时的气氛感染,仍然认为自己很孤单。

    (2)觉得大多数人很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