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_第六百零七章 朱元璋驾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零七章 朱元璋驾崩 (第4/4页)

>
    那名妇女纹丝不动,理也不理汉子,气的汉子忍不住跳脚,天下间就只有眼前的女子,敢如此的气他,一点都不听自己的话。

    还有国内的许多事。

    朱棣也被盯的有些忐忑,正要询问大夫的时候。

    钟山祭坛。

    陈诚其实并没有死,只是被关押了起来,限制了自由,不少商人带回来的信息,让朱高炽相信了历史。

    朱棣最后尝试叫了一声,见没有动静,只能认为自己是听错了,无奈的坐回去了椅子上。

    “我们对他们做了什么?什么也没有做!”

    说完。

    “老四。”

    “前宋亡天下时,有十万百姓主动殉国。”

    朱高煦在大局上并不够高强。

    朱棣指了指朱高炽,“你去忙你的国事。”

    朝鲜本是藩国中,与大明来往最频繁的,如今随着大明开海,不光是官方,民间的往来也日益繁盛,又随着造船业的兴起,和两国海域之间的风浪平缓,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朱高炽沉默了。

    金州。

    所有的话题,基本上都是战争,人们支持战争。

    而一个刚刚经历过苦难的民族,向心力和坚韧必然是非凡的,具备了需要的条件后,这个民族就能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包间里。

    在上国京城的高丽人并不少。

    宋晟在来到京城前,坐镇西北数十年,是有能力率领大军对抗帖木儿的。

    朱高煦和朱高燧两兄弟,被朱棣赶了出来,让他们去文华殿协助他们的大哥,朱棣并不是不知道目前大明发生的事情。

    “现在的时刻,不再是好时机了,相反,越是现在这样,越是不能触发大明的逆鳞!”

    “夫人?”

    还是他印象中给人温和的大明吗。

    朱元璋仿佛不认识周围,打量了一圈,最后才盯着朱棣,看着朱元璋的模样,人们升起人的感觉,忍不住起了鸡皮疙瘩。

    “我们中国百姓的君主,自从宋朝国运告终,失去了天下。”

    朱高炽如此想到。

    “百姓稳,国家就稳。”

    他们的起步又低,不过是百户和千户舍人而已。

    朱高炽有些无奈。

    历史上。

    因为他们正当少年。

    报纸上的头版,只有简短的几个大字。

    “儿臣在。”

    朱棣想了想了,其实他并不生气老大,老大的做法是对的,可是朱棣就是心里不爽,不过也没有再多说什么,有些心疼起长子。

    “老二,你太不成器了。”

    又去看了看朱元璋,最后宦官送了朱高炽离开,留下了两个弟弟。

    ――

    文华殿。

    “老大,你呀,什么都好,就是太温和了,你不知道读书人有多坏,他们虽然嘴上天天挂着礼义廉耻,其实最在乎自己的利益。”

    国子们是天下间最骄傲的群体。

    “大明的江山社稷,今日交付给你。”

    “父皇,喝点粥吧,您已经三日未进食了。”

    “儿子的才能虽然不强,可也不算弱,至少让藩国稳定,不受兵灾之害。”

    钟声响了。

    “我们争论,甚至对骂,不是因为我们有仇恨,反而因为我们都热爱大明,所以才会表现的激进,都想要让大明变得更美好。”

    “父皇?”

    礼部的官员早已在等候。

    胡广满脸的沉痛。

    “谁说好人就一定要被欺负?”

    老人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皮肤如同陈年的书页,满是皱纹和斑点,他的眼睛紧闭,人们看不到他往常犀利的眼神。

    他们代表的是南王。

    看上去谁都是名将,可谁也无法让朱高炽完全放心。

    张辅和朱能,他们当下还太年轻了,又没有经历过靖难之役,虽然参加过西北战争和西南战争,可也只是在朱棣的指挥下。

    “老大?”

    这些时日从来没见过的景象,看得他内心胆寒。

    大明。

    “老四啊,你不得了啊,你在北平的威名,连咱都经常听到。”

    万众瞩目,每个人脸上神情激动,满是期盼,看着台上的身影。

    柳以全向同僚们交代。

    听到儿子的抱怨,老人恨铁不成钢。

    “团结一致,合力抗敌!”

    大明的国子监。

    陪了一个时辰,朱高炽终于说道,要去文华殿处理国事。

    “这也是朱棣对自己不满的原因吧。”

    高丽使臣听到了动静,露出了笑容,心里好不畅快。

    “不用抱着旧有的观念。”

    还有的读书人跑上了街道,满脸的哀荣。

    钟声敲响了四十五下。

    告诉全天下,大明皇帝驾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