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_第六百一十四章 学问大复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一十四章 学问大复兴 (第4/4页)

    得知两人近两千年前的古人,那人满脸的不可思议。

    “难怪我们最伟大的先知说学问在中国。”

    “如此富裕的社会,发达的人口,难怪有如此兴盛的文明,我们来对了地方啊。”

    学者们开始有了面圣的心态,对于目的地大明都城,越发的期盼起来。

    ――

    “没有找到亚里士多德署名的书籍。”

    学者们见到了朱高炽,脸上虽然有些遗憾,却忍不住的兴奋,此行的收获太大了。

    听到学者们的说法,朱高炽也没有怀疑。

    说实话。

    朱高炽对亚里士多德此人的功绩,他的著作是抱有疑问的。

    先不说著作的质量。

    此人在十三世纪以前,所有世界各地的史书上是没有出现过的,西方人说是从阿拉伯找到的翻译本,三百万字的翻译本,阿拉伯的史书应该有记载吧?

    对不起,没有。

    原本失传了,通过阿拉伯的翻译本重见天日,那阿拉伯的翻译本呢?对不起,也失传了。

    我国的孔子,不光是中国大量记载,包括周边各国也有记载。

    包括阿拉伯的先知,他们自己同样是大量的史料和记载。

    唯独西方的没有。

    西方历史书上还说,古埃及的农工区主要是在尼罗河的三角洲,这尼罗河三角洲也承载了大部分的古埃及文明。

    然而地质学家门钻孔分析表明,两千年前那是一片海。

    尼罗河三角洲是冲击平原,处于三角洲边缘的亚历山大城两千年前根本不存在,所以西方拿着《荷马史诗》当正史,就好像中国拿着《封神演义》当历史一样可笑

    重要的是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高达一千万字,流传下来的有三分之一,也就是三百多万字,古希腊没有纸张,只有羊皮卷。

    不提一千万字,三百多万字是什么概念?

    那么这部书流传到阿拉伯,说明有大量的印刷吧?不然如何流入阿拉伯?。

    估算这部书就复制了一百部在市面流传好了。

    三亿字啊。

    需要多少头羊?

    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一个连十进位制的数学基本都没有的文明,都说数学是一切的根基,谈什么史无前例的文明成果?

    西方后世学者自己也说了。

    只有充足的人口,才能提供大量的非农人口,其中才有少量的工匠和学者,经过长期的发展,从而能诞生出发达的文明,那么与西方古希腊岂不是相违背?

    其实跟古人一样的逻辑。

    自己发达了,必定要跟自己找个牛逼的祖宗,清朝可是流行编族谱的,只要给钱,编的有模有样,根本看不出真假。

    亚里士多德这个人,大概率是存在的,包括此人也有不少的成就。

    但是阿拉伯两个世纪的翻译运动,收集各国的书籍,人家最伟大的先知,也明确说了,学问在中国,说明了当地绝对有中国的书籍,并且不少。

    结果西方却对中国的知识避开不谈,刚好十二世纪以后,因为十字军东征,以及地中海贸易,包括西欧人从阿拉伯人手里重新夺回西班牙。

    西欧人发现了许多阿拉伯的书籍,各种说是古希腊的版本,唯独没有中国的,这无疑是不可能的。

    不提阿拉伯国家和中国贸易的兴盛,以及有史以来的交道,包括蒙古带去大量的工具和宋朝知识,注定了阿拉伯地区,会有大量的中国知识。

    可这些并没有。

    那么翻译的中国古书去哪里了?

    很大的可能,是后世西方人,把诸多的成果,直接用了亚里士多德的名字。

    当然。

    也有可能,什么逻辑都无所谓了,就是有亚里士多德这样,如此牛逼的人物存在,朱高炽也很服气,的确是文明之光。

    质疑嘛。

    不是说鼓励质疑么。

    大胆质疑。

    小心求证。

    方为科学。

    简而言之,朱高炽派去的学者们,并没有找到三百万字的翻译本,别说三百万字,超过十万字的书籍都没有几本,相反,找到了大量中国古书籍翻译本。

    各种数学方面的,还有天文学种种。

    “有个叫做花拉子模的人,他写了不少的著作,有《花拉子模算术》,介绍了印度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和以此为基础的算术知识。”

    “还有一部《们尔热巴拉和阿尔穆卡巴拉》,意为还原与对消,暗示方程的两端的移项和合并同类项,让人大开眼界,值得研究学习。”

    “他还参与了测量地球圆周的计划,又监督七十位地理学家为哈里发马蒙制作世界地图。”

    大明学者激动的说道。

    “不着急。”

    朱高炽安抚道。

    看起来此行的收获,超乎了他们的想象。

    这就很好。

    文明需要交流,而不是固步自封。

    中华文明虽伟大,但也需要牢记古人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师。所以哪怕是野蛮人,也需要研究和学习,万世万物都可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