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六十章 太子殿下万岁 (第4/4页)
人。 得到了天文奖,六大传统奖项之外新诞生的七大奖项,因为马蓬瀛夫人提出的太阳说,正式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宇宙围着太阳运转,改变了几千年来的宇宙伦理。 社会理论奖颁给了周承志,一位三十二岁的年轻人。 他为宋朝正名。 他的研究里,全面介绍了宋朝的一切,让人们知道了原来宋朝是这么的伟大,甚至得到了太子殿下的认可。 后世普通人讨论宋朝,对宋朝的看法,主要来自教科书,教科书上的观点,在介绍宋朝时普遍采用了钱穆先生的观点。 他编写的《国史大纲》首先用到了“积贫积弱”的提法。 由于钱穆先生在历史学界的泰斗地位以及这本书本身的影响力,他的这个观点成为几十年来历史学界的主流观点。 不过也有很多权威学者于此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国学大师陈寅恪就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紧接着他还在后面作出论断:“后渐衰微,终必复振。”表明了对于中华文化的信心。 如果说陈寅恪先生的观点代表一家之言,那么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教授的结论却是有根有据,不容置疑。他从经济学的角度得出和陈先生同样的结论,即宋朝是中华文明的高峰。 因为南宋的土地面积小,所以普通人下意识的认为,南宋的粮食产量也会跟着少,而南宋人口多,所以推倒出宋朝对农民压迫是历代之冠。 实际上南宋靠着生产力的发达,通过优秀的生产力,不光在南方开垦了更多的土地面积,让南宋的田亩数量超过了唐朝,还因为引进和改进占城稻,提高了田亩产量。 唐朝最富裕的关中地区,稻谷产量每亩两石,而南宋许多地区大米亩产到了三石,在浙江明州,也就是后世的宁波,一年两种,亩产突破了六石。 宋朝的税赋之高,一直到清朝乾隆年间才相当。 但与清朝不同的是,宋朝的财政收入,三分之二以上来自农业以外的税收,属于经济税收,而不是农业税收,宋朝高度的科技水平,绝对不是孤独诞生的。 宋代的铁产量,超过了英法两国工业革命初期的总和。 宋代的造船业,不仅远超前朝,并且遥遥领先。 后世提出的四大发明,有三样都是在宋朝得到普及和应用,而宋代的发明当然不止这些。 工程方法、物理学、冶金、石油工业的开端,平民上升的通道 宋代百姓的生活水平非常高,一些学者按照宋代的税收和税率估算,发现宋代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相当于2007年中国的水平,这似乎有点夸张。 不过世界的学术界,普遍认同的宋代人均GDP水平在450美元左右,相当于中国1949年的水平。 如果按照宋神宗时税收7070万贯,其中农业税为2162万贯,其他税人为4911万贯,而农业的税率为10%,商业税率为3%估算,那时的GDP应该为18亿贯,约合12.6亿两白银,按照2012年国际市场的银价计算,GDP大约为370亿美元。 宋神宗时约有百姓1700万户,每户人口约4~5人,那么总人口约8000万,人均GDP在450多美元,和麦迪森的估计类似。 无论如何计算,都说明宋代确实很富庶。 除了枯燥的数字,各种历史文献的记录都一致表明那时老百姓的生活非常优越。 宋代名臣司马光曾感叹说:“世风日下,贩夫走卒皆着丝袜。”意思是说,连农夫走卒都穿丝质的袜子。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宋代人生活水平普遍较高。 《水浒传》里那个没什么本事的武大郎,住的也是上下两层的楼房,相当于今天的联体别墅,这在《水浒传》中并不是个例,因为书中在城市中很多中下层的人住的都是这样的楼房。 《东京梦华录》中,“更修三层相高,五楼相向,各有飞桥栏槛,明暗相通,珠帘绣额,灯烛晃耀“。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酒楼营业时间都非常长。 书中描述说是“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骈阗如此。” 也就是说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不论是否刮风下雨,都开门到深夜。这说明当时商业的繁荣,以及市民夜生活的丰富多彩。 后世京城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饭馆才能开到这么晚。 第二段介绍这里美味佳肴、干鲜果品如何丰富,作者在这里列举了一百多种,比如“百味羹、头羹、新法鹌子羹、三危羹、二色腰子、虾蕈、鸡蕈、浑炮等羹、旋索粉、玉棋子”等等。 这些珍馐佳肴的名称,估计很多的美味恐怕后世的资深老饕也未必品尝过,而且这些美食的价钱还很便宜,一份小吃不过十五文钱。 宋代官方成立的消防局,安济坊,养老院,免费公墓.―― 周承志在台上展开了激烈的演讲,获得了观众们的掌声。 他的父亲周通。 如今为中部地区粮票银行负责人,一脸的骄傲。 大明永乐十二年春。 朱高炽把政权交还给了朱棣,开始了全国巡视,拉开了第二波督查风波的大幕。 这是朱高炽入京以来,第一次离开皇宫。 京城的百姓们挤满了道路,人山人海,人们高举燕字旗,大声呼喊太子殿下万岁的呼声,没有人在意,人们都是这么认为的。 学生们眼里满是那架低调的马车。 妇孺们露出欢喜的眼泪。 汉子肩膀上扛着孩童,指着前方告诉孩子,那里是伟大的太子殿下。 军户们骑着马,纷纷赶来护送太子殿下。 在朱高炽是身后,追随了无数的人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