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28章 稳住,不能浪 (第1/3页)
现在村子已经出名了。 纳税大户。 央视名人。 回馈乡里。 扶老携幼。 雏形已经出来了,看起来多,其实资金量不大。 主要得益于村庄本身不大,不然还真的不一定能承担起来。 还有就是,村里在外打工的几乎没有了,基本上都在家里就业。 能进养殖场的进养殖场,进不了的,围绕养殖场周边做一些服务。 反正比出去打工强很多。 原来大家都想逃离村庄,现在以回村庄为荣,特别是那些双方都在养殖场呢,真的是令人羡慕。 吃住都不花钱,逢年过节还有福利,年底还有绩效。 现在又要出去旅游了! 这待遇,也就县里的公务员能比了! 学校老师也是,原来还有一些民办的,或者说是不想在村里干的,都是在想尽办法调走。 回城,几乎是所有老师的梦想! 现在除了那些迫不得已,因家庭原因要回城的,大部分的都愿意待在这里。 没办法,给的太多了! 学校不大,二十几个老师,加上周边的村里学生,也就几百个。 周游直接待遇全部翻番,也不按职称来,不按初级中级高级来。 愿意在这里的,每个老师直接加5000,这待遇已经比原来的工资高了,再加上本身的工资,在小县城都属于高待遇。 走是不可能走的,这待遇还往哪里去? 幼儿园也已经走上了正轨,黄老师干园长,管着几十个孩子。 按周游的意思,还想建食堂。 被大家以实际给说服了,实在没有必要。 孩子们回家还能歇歇睡一觉,大家都在村里,工作也不忙,还有老人。 在放学的时候有几个人负责维持交通秩序就行,车辆也不多。 也算是回到了小时候的那种状态,同学们结伴就回家了,也不用父母老人接,省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听人劝,吃饱饭。 挣钱也不能乱花,关键是要一个细水长流,持久的做下去,早晚周游要给它打造成,一个共同富裕的典型。 “周总,这是回家吃饭,不在养殖场吃啊?”村民遇到了周本成和李凤英,都是笑脸相迎,亲切问候。 “吃过了,我们吃的早,回家睡一觉歇歇。”周本成也是热情回答。 这种感觉真的太好了,原来周游刚发迹的时候,大家来带着一丝嫉妒,一丝羡慕。 还经常开车给人娶亲,现在就算周本成想去,大家也不会让他去了。 那是发自内心的尊敬。 人家周游给村里谋了这么大的福利,从老到小,都跟着沾光。 大家都不傻,别看前台站了几个,但真正能做主的还是周游。 并且村里面人,也都看得清楚,只要周本成和李凤英还在村里住,那么村里,就能继续好好的过下去。 就怕哪一天人家在村里住腻了,或者说有些人起龌龊心思了,人家拍拍屁股搬走了,那周游肯定也不愿意继续再上心了。 至于为什么,喊周总,这也是大家不经意间起的。 不然没得喊呀,老师,主任都不合适。 老周,大家也都不好意思喊了! 周老,年纪又没到,也不适合喊。 有亲戚关系的喊亲戚关系,没亲戚关系的统一喊周总。 喊一声也没错,也是养殖场的大股东嘛。 时间久了,也就这么叫出来了! 李凤英更不用说了,虽然不是村里的妇女主任,但基本上也是村里妇女的头头。 不过两人都不是那种爱出风头的主。 日子照常过,养殖场,想去看就看,不想看就在村里,打打小麻将。 提前过上了养老退休生活! 养殖场的规模,今年更是突飞猛进。 李宝银已经,尝到了名利双收的滋味。 基础打的好,市场不用愁,营业额翻了一番都不止。 通过学校,机关单位要来学习的,也是络绎不绝。 可这玩意儿有什么好学的? 技术难不难?不难,难道是大资金管理和投入! 还有就是高端市场和人脉资源。 后来的想进入,可以!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