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世英杰_21无间道的卢象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1无间道的卢象升 (第2/2页)

去土地的农民,如果生活得不到保障,变为流民危害性更大。”

    刘尧知道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本身就是流民,他清楚流民的危害,于是就创造户口政策把农民无条件的限制的土地上,农民想出行,必须要有批准。他的这一政策从表面上抑制了农民的流动,但是,经济规律要求资源的优化配置,农民的自由流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结果,明朝末年农民的流动性更大。李自成和张献忠就是他们的领袖,后果是,国家力量在流民的打击下明朝政权覆灭,而李自成又没有管理国家的能力,为满清贵族入主中原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那么流民是怎么产生的呢?史学界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也是众说纷纭。21世纪大多学者认为流民是由于土地兼并而产生的。翦伯赞先生就认为:“土地集中,其意义就在于把农民从土地上驱逐出去。”金观涛先生也认为流民问题的爆发是由于土地兼并突然加剧。其实流民的产生不仅仅是由于土地的兼并,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探究。导致流民产生的直接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首先就是土地兼并。这是封建土地所有制无法割除的一个弊病,只要土地私有制存在,土地兼并就不可能被遏制。如:如西汉成帝时,地主官僚大占良田,丞相张禹就“多买田至四百顷,皆径渭灌溉,极膏腆上贾”。商人秦杨“以农田而甲一州”。就连佛寺、道观也广占田地,“侵损百姓”,唐代就有“十分天下之财而佛有其七八”之说。无怪乎杜佑感叹说:“开元之季,天宝以来,法令弛坏,兼并之弊,有逾子汉成、哀之间。”地主、官僚、贵族、商人、高利贷者五位一体,肆行兼并,以至“富者田连降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大量农民破产失业,不是沦为佃户,就是流离远徙。“富户侵占民田,以致贫者流离转徙”。这一记载揭示了土地兼并与农民背井离乡之间的关系。

    “流民不是我们害怕的,但是大量流民无法得到安置就要带来很大的危机,这要求每一个政权当局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待失地农民。历史上也有成功化解流民危机的典型。比如我大汉高祖刘邦建国之初,就很好的召回流动性的农民。”

    沮绶听了刘尧的话,在一旁开口道:“王爷的看法很好。各位。你们也知道,这些流民大多是几年前黄巾之乱而形成的,这些人里面说不定就有些黄巾乱党,土匪贼寇。各位都是我荆州一带说得上排行的知名人士。何不与王爷一起投资将这些人送到南方去开荒呢!我作为南阳太守,自愿出资白银1万两入股王爷的拓荒农场。”作为河北地区的世家子弟,这点钱沮绶一点也不在乎。

    何府的何昆也加入了进来,“我南阳何氏家愿出500万两白银入股,并且亲自招募流民建立工程队。”

    接着代表南方分支的萧家也愿意出钱支持刘尧的计划。其他原来还在犹豫不决的世家考虑了许久,想起几年前那场席卷了整个大汉天下的黄巾之乱时,都不有变色,那些人不就是被没饭吃,没衣穿给必反的吗?到头来,那些暴民都起来造反。我们一旦被她们抓到那还不一刀就给割了脑袋。

    最后的几个世家都坐不住了,这件事本来就不是什么为难的事。原先以为这位燕王到了这荆州是为了从他们这些世家豪门身上来剪羊毛。但是经过这半个月的观看,燕王陛下并没有向那位世家豪门索取过什么好处,让人惊奇的是四处派人宣传成立南方商业会所的事。

    看到大家的目光都在定向自己,剩下的世家代表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大了投入,表示愿意投钱来搞这个工程。

    见在场的的世家豪门都加入了进来,刘尧这才开口说到:“诸位,也都看到了。如今的荆州虽然在几年前的黄巾之乱中得到了恢复,且不说我在座的南阳如何,就比如前几天本郡的一个县城的一个读书人某被乡绅举荐为代理县令,然这位县令一人身兼数值,这县丞、县尉等多职空缺,县中事务显然已无人处置。某也别无他求,希望给位能在新任县令批文下来之前助本王拍些族中的子弟来协助各个地方县令处理事务.在此本王也会声明,如果有人做出了好的成绩,本王也不会吝惜官职,我管理的四洲还有很多的郡县缺乏官员。这些职位我都是留给那些有才能的人。这些都是得到朝廷承认的,可不是什么草台班子所封得。不知各位族长,意下如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