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世英杰_57高宠爆表,有意思的奖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57高宠爆表,有意思的奖励 (第1/2页)

    刘尧认为这一种说法不太成立,刘备是当世人杰,如果是他心目中的人才,他会想尽办法交结,比如孔明,他死皮赖脸,去了三次,再比如赵云,当时还在公孙瓒手下,然而“刘备时亦依托于公孙瓒,见赵云,奇之,深加接纳。可见,在刘备心目中的人才,他是不会管他是名人之后的部下,还是老同学的部下,还是同宗的亲戚,一定要想尽办法争取过来。

    另一种说法,是刘备开口了,但是太史慈没答应,我们说过了,三国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比较讲信义的割据年代,什么南北朝,五代,那是一幅幅禽兽相食的画面,然而,三国之中,不管是魏蜀吴,君臣之间还是非常信任的,而且整个社会虽然乱,但是东汉以李膺为首的清流派崇尚气节,仍深深的影响着三国中的人物。

    因此,太史子义受孔融之托,请刘备相助,然而,马上就投入刘备帐下,这不符合太史子义的性格,让人感觉过去,他的人品和吕布是一个档次。但其实这一种说法也不太成立,为什么,首先,太史慈只是为报恩而帮孔融,又不是孔融的部下,再者,我们看到,太史慈最后也没有留在北海,说明,孔融也不是他心目中理想的明公。那如果他加入刘备集团,怎么就和三姓家奴划在一个阵营里呢?

    但不管怎么说,太史慈和刘备还真只是一面之缘,有可能的是,太史子义和刘繇是老乡,既然是老乡,应该比较熟,所以,子义报完孔融之恩,觉得还是老乡比较亲切,就跑江南去找老乡了。只是可惜啊!这个刘繇,他就不是一块材料。《后出师表》对他的评价: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言,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征,明年不战,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

    这样看来,刘繇还是一个庸才了,不过这也是事实,有人劝他重用老乡太史子义,他却说,我若重用小慈,那许子将不是会笑话我不会用人啊!

    把一代名将给晾在一旁,安排了斥候的工作给他干,真是令人汗颜啊!最后便宜了那江东的碧眼儿,占了一个大便宜,太史慈治理江夏一带,打的刘表的假子找不着北,从此销声匿迹。想来想去,太史慈没有被刘皇叔收入麾下,真是蜀汉集团的一个大大的遗憾,如果有太史慈在蜀汉,刘备就可以将荆州一分为二,关羽为襄阳太守,太史慈为南郡太守,以太史慈南防东吴,关羽北上伐魏。刘皇叔二次中兴汉朝,又多了一份大大的筹码啊!

    现在太史慈就在自己的面前,刘尧从来没有送到嘴边的rou送出去不吃的习惯。对于招收太史慈他是信心十足。在这乱世之中,君择臣臣亦择君,当主公的招贤纳士,人才也在挑选主公。刘备和太史慈失之交臂只能说刘备自身实力太差,当年与太史慈相见的时候不过是蜗居在平原县的小小县令,手下人马不过几千,武将不过关张二人,文臣也只有简雍,孙乾之辈,加上名声不显,虽然已仁慈著称,但是刘备当时还没有得到汉室皇叔的称号,太史慈自然不会为他卖命。

    按照历史惯性推测刘备也下过功夫拉拢太史慈。但是太史慈没有看上他这个平原县令,认为跟随刘备没撒出息,希望渺茫。就算以后刘备发达了,这也是无法预测的事,自己要付出一切去追求那个并不是现实的梦想似乎太傻了!自己不知道要耗费多少时光像赵云那样,虽然有单骑救幼主的行动来想刘备表忠心,但是历史上的赵云并没有得到多大的重用,官职也不高。刘备在军事上始终只依仗自己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自己是不可能进入蜀汉军事决策核心的。

    反过来说若是刘备早些时候发迹,成为独霸一方的诸侯,拥有自己的实力,军事上不在只扬仗关羽和张飞。当他遇上太史慈的时候是,那么太史慈十之八九就是他的人了。可惜历史不能重演,那时候的刘备势力单薄。所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太史慈投进了扬州刺史刘繇的怀抱。

    而刘尧现在是以大汉燕王的身份和太史慈对话,自己这个王爷可不是草头王爷,刘尧可是真正的实权藩王。麾下精锐10多万,战将如雨,谋士如云,治下百姓突破千万。手中掌握着整个扬州,豫州、荆州和交州以及益州部分土地,势力还有像北方蔓延的趋势。在朝里有着皇帝和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