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暗流涌动,就待东风!(求月票) (第5/7页)
> “他叫真知,希望可以带给你好运!” 想到这里,赵曦莫名的踏实了很多。 项链不贵,但是……这是她收到的最好的礼物,可能会佩戴一辈子。 因为它可能真的带给了自己好运。 …… 陈恭离开之后,赵曦这边正要走,忽然看见会议室内两个人走了出来。 赵雷和韩世峰两人勾肩搭背,有说有笑。 韩世峰一直戏谑的和赵雷开玩笑,调侃他。 而老赵今天确实挺开心的。 不过…… 赵曦看到两人这般模样之后,顿时愣住了。 要知道,平时老爹可从来都是不苟言笑的。 不对劲儿! 真的不对劲儿! 联想起叶爱国的话,赵曦更加担心了。 而偏偏这时候,赵雷和韩世峰看见了赵曦,目光对视之后,赵雷直接和韩世峰拉开了距离,脸色也故意沉闷了下来。 …… …… 次日。 首都医科大学。 当首次竞赛汇总之后。 几个负责人坐在一间办公室内。 面对这一次竞赛的最终成绩统计,大家的情绪都很复杂。 这一次竞赛,可以是喜忧参半。 高兴的是……这次参赛人员中,cao作评测总体分数及格率很高。 而优秀率也不低。 其中九十分以上人数,高达31人。 可以说,这成绩,让每一个教授都很开心。 但是……解剖知识竞赛,却让人有些遗憾,及格率不到20%! 只有九十多人分数超过了六十分。 而继续往上走,八十分以上人数三人,九十分以上,一人! 这不是什么好消息。 要知道,国际解剖基础知识和技能竞赛,难度系数比起这个可不低啊! 吴利民叹了口气:“基础知识,是我们国内所有临床前,甚至是临床后医学生的一个漏洞!” “必须要补全。” “我们不仅仅是为了竞赛,而且……这是一种趋势。” “技能的娴熟,只能证明对现有技能体系下的熟练度。” “但是无法展示出来优秀度,和创新度。” “如果手术难度提高,或者说,cao作要求提高,甚至是……需要创新性的cao作方法,可能……就会遇到滑铁卢。” 冯玉明点头:“没错!” “就比如第三场,看似容易,但其实……真正满足我要求的人,只有一个!” “那个分数,没有太多意义。” “我觉得,还是要加强解剖基础技能的培训。” 李培生同样点头:“我去年参加过国外的一个培训,对方是开放式启发性的技能。” “他们或许整体不如我们,但是……他们可以展现出来优秀的个性化实力,比如有的擅长切开术,那切开术做的叫个惊艳,或者有的缝合技巧总是出乎意料,甚至可以改良传统缝合……这些才是我们需要的。” “同样是一个解剖工作,我们的学生,匠气有余,灵性不足!” “或许是优秀的技师,但是称不上是外科的基石。” “这次竞赛,我们要选拔的可不是骨干力量,而是未来的学科带头人。” “国家很重视这一次的竞赛,就是因为,希望这些人未来成为国家外科领域的栋梁之材。”
“距离明年首届全球解剖知识技能大赛还有八九个月的时间,我建议这段时间,进行改善。” 为首的一个老人听完之后,点了点头,忽然,他缓缓地说了句: “不是有一个例外吗?” 听见这话,顿时大家不禁笑了笑。 这个例外! 就是陈恭! 本次竞赛,唯一的满分得主。 全部成绩,全部满分! 四场考核,场场魁首! “这孩子,只有20岁!” “呵呵呵……真的是厉害啊。” “后生可畏。” 马彦夫摸了摸自己的光头,对着众人说道。 大家听见之后,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马老爷子是国内现代解剖学领域的大家,他和他夫人,可以说是一门双院士。 老爷子的夫人,是国内检验学专家,撑起了现代检验学的半边天。 马老爷子则是国内解剖学的推动者。 也是这一次竞赛的第一负责人。 今年,马老爷子77岁,再次披甲上阵,为的就是在首届全球解剖竞赛中拿奖。 “马老,接下来该怎么办?” “我们该如何改变?” 马彦夫闻声,笑了笑,摇头说道: “我一个糟老头子能有什么改变?” “得学习年轻人呀!” “学习陈恭啊!” “有现成的例子,你们不去研究琢磨,研究我做啥子哟?” 马老爷子的妻子是巴蜀人,这么多年下来,说话也多了几分四川话的味道。 听见马老爷子这么随意,大家忍不住摇了摇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