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71 情理之中 意料之外 (第2/2页)
摄政王眼中似有不忍,道:“垫个软枕,先坐着吧。”他恍若无意地注视了圈站着的人。最后落在林七许的身上。 “林氏与此事何干?”摄政王淡淡发问。 韩氏不好说此事倘使落定,那么林氏绝对逃不了一个管家不力的罪名。可如今王爷显然还存有犹疑,韩氏不好直接地给林氏下绊子。 “算来,燕笑怀孕的那时王妃尚且无法执掌中馈。是妾身代为管家。”林七许自然不会给韩氏撇脱的机会,婷婷袅袅地上前回话。 摄政王轻轻“唔”了声。 王妃见王爷显然不太信韩氏,便将思虑已久的话有条有理地吐出:“到底,燕笑在王府伺候的年头不少,仅管是个下人,可也不能由着旁人满口污蔑。且此事事关王府清誉,不好肆意闹大查证。” 街头巷尾咱们王府的笑话还少吗? 平白无故地,何必多添笑料。 摄政王心中所想差不多。 韩庶妃不服气道:“怎么就不查了!事关王室血脉体统,总得弄得一清二楚,妾身可是听说,那道士还被王妃请进府里作法驱鬼呢。” 接二连三地被韩氏插嘴顶话,还硬是把这样大的罪名扣在王妃头上,谢俪是个死的都得从坟里爬出来,她什么时候说过不查证了,韩氏倒最钻空子!谢俪拼命深呼吸,生怕一个不当心就破口大骂,掉了她的价。 可惜韩氏理会不了王妃的一番苦心,愣是抿着唇笑:“王妃不必恨恨地盯着妾身,左右那道士不是妾身唆使着请进王府里来的,王爷英明神武,心中自有决断。再说,后院住着的不光王妃和燕笑姑娘,一个外男沾染上王爷的妾室,说出去,可坏了咱们一府女人的清誉。” 林七许心底嗤笑着韩氏的死不悔改,有些话大家都清楚,非得明目张胆地说出来,摄政王只怕现在就觉得自己头上戴了顶油光发亮的绿帽子。 韩氏作为始作俑者,全然不顾当事人脸面,大咧咧地捅出这桩秘闻。 退一万步说,最后坐实了她们所有人的罪名,韩氏能讨得什么好。 有些事,知道不如不知。 当个傻子,能快乐一辈子呢。 摄政王经历过宁侧妃后,对后院妻妾斗争的防备度上了不止一个台阶。 气氛凝固的关口,没有人会贸然开口。 连看起来和吃了兴奋剂的韩氏都低头妆模作样地吃茶。 这时,林七许低低福了身子。轻声道:“王爷,妾身有些不便,去趟净房。” 摄政王没有不允的。 等提着裙摆小步快走出正堂,林七许眼神骤然冷凝。全然没有方才的谦恭。若她记得不错,正院有两处净房,一处是专门给王爷王妃等人方便用的厢房,气味舒适,打扫及时;另一处的进出人等比较杂乱。关键是后头有一扇对着竹林的小窗来通风散味。 她快步走入瓦房,留下外头的燕竹,慢慢走至窗口。 燕笑的罪名不能被坐实,比起王妃掌控后院,她更不愿意韩氏在后院独大。 何况,韩氏一心想往她头上扣屎盆子,她再不回敬,韩氏愈发得寸进尺。 手指压在唇边轻轻一吹。 林七许召来如影随形的隐卫,神色颇为复杂。之前不管多么艰难的局面,她都不愿意让隐卫牵扯在其中。这是她的最后一步棋,最后一道保命的屏障。 今儿用了一回,难保韩氏不起疑,王爷不计较。 然而,林七许被韩氏恶心了很久,有点忍无可忍了。 “那群道士身居法华寺,虽然我不知他具体姓甚名谁,不过无妨。你先去韩庶妃的居所里找一些她平日所用的银票,如果是压箱底的更好,倘若时间赶得及。直接去印刻一枚韩家钱庄的印鉴。”奈何时间仓促,否则林七许恨不得草灰蛇线,作出桩连环的惊天大案来。 她思虑半晌,道:“记住。不要放在显眼的地方。最好是,床板下的夹层里,或者箱柜衣橱中的暗格里也无妨。然后,略微露出些痕迹来。” 隐卫听得无比认真,甚至隐约还有些兴奋。 林七许笑得纯真又诡秘:“既然舅母会将你派来,想来这些事你寻常是做惯的。之前太埋没你们的才能。整日让你们在屋顶梁柱上数蚂蚁,对不住了。“ 数蚂蚁的隐卫,腼腆地笑了。 “最重要的是,请不要被王府的暗哨发现。” 隐卫难得多了句嘴,炫耀道:“主子放心,属下潜伏不错,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与他们起冲突。” 起冲突? 林七许抚了抚额。 被王府的暗哨察觉是一回事,跟踪是另一回事。 倘若还敢起冲突,她要怎么和王爷交代的? “以往没叫你做过什么,现在白天行动,难免更为醒目。你赶快去吧,不管事成与否,都尽快回来。” 懒得和隐卫多打嘴炮,如今事态紧急,办正事要紧。 林七许理了理因快走而凌乱的裙摆,慢条斯理地看了会庭院里怒放的大红牡丹。等她严肃了面部表情,装出一派忧虑又紧张的模样,这才步伐沉重地步入正堂。 摄政王和王妃各有所思,没什么闲暇将视线搁在她身上,反倒是笃定的韩氏,眼眸四处转悠,打量完林七许后就狐疑道:“我若记得不错,这净房不是在后边吗?侧妃跑到外头做什么。” 总算韩氏敏锐了一回,好在林七许不是吃素的,她不动声色道:“之前与王妃在佛堂礼佛,一直用惯了那一个,下意识地便去了。” 王妃没有多想,因为林七许说的都是实话。 韩氏狐疑地瞥两眼,撇了撇嘴,说不出什么。 等待的功夫万分漫长,连养气功夫十足的摄政王都静不下心,反反复复地在堂中负手走了时来趟,眉目夹杂着显而易见的阴郁与焦躁。摄政王妃好容易稳住了心神,脸上收敛了几分原先的不安,可看着样子,仍旧心事重重。 殿中最淡定的无非是林七许和韩氏。 奉命去缉拿搜捕的有两队人马,一队是大管家及护院们的王府人马,另一队是摄政王亲手调教出来的亲兵,联手办差,可谓雷厉风行、不留半点情面。 林七许之所以敢棋行险招,无非就是笃定摄政王必然不会只派管家护院去查证,既然要缉拿狂徒,不免动武,自然需要亲兵压阵。加之摄政王浸yin朝堂数载,也在大理寺做过寺卿,断案审案,定然信奉铁证如山。 那两伙人皆是摄政王调教出来的下人,跟随多年,忠心耿耿,比她更加了解王爷的心性和脾气。如不搜出些什么东西来,林七许坚信他们根本不必回来交差。 不多时,院外传来一阵响动。 所有在外殿等候的人一致齐刷刷地抬起了脸。 除了燕笑满脸的绝望,仿佛连一丝期待都没有。 果不其然,林七许眼尖地瞅见领头的侍卫长曹禺面容端肃、态度从容地进来复命,手上有一只牛皮袋,看着鼓鼓囊囊的模样,想来收获不少。 韩氏同样一脸得意的表情,只是见王爷神色沉重,才垂头用力抿了抿笑意盈盈的唇,努力作出一副与王爷同忧同虑的担心状。 “回禀王爷,属下赶去法华寺时,那名狂徒已然不见。不过幸好屋内陈设如旧,此乃属下在屋子里搜寻到的证物。” 摄政王眉心一跳,沉声道:“不见了?” 侍卫长曹禺跪下领罪,回道:“属下失职,奈何贼子狡猾,似乎事先得知了风声。不过属下已和九门提督那儿交待了声,想来巡捕五营的人会在京城九门严加设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