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一节 探亲轶事 (第1/2页)
家里有一个不知从哪里来的水晶印章,那印章上的名字我看不太懂,是篆字的。我研究了许多天,才看出那章的主人姓赵,其他的字还是没看明白。问父亲这印章的来历,父亲支支吾吾的半晌也没说清楚。我问可否把它送给我,父亲爽快的答应了。 阿晓家里买了一台9‘‘的黑白电视机,大家都很兴奋,阿晓经常邀请我去他家看电视。晚上天气好的时候就到他家里去看电视。 有一天,我和二宝商量好一起去阿晓家看电视。到他家后,发现来的人真多。有两个跟我们年龄差不多还带着一个小女孩的赫然在座,看他们的谈笑似乎跟阿晓以及阿晓的全家都很熟。 因为是同龄人,阿晓马上给我们互相做了介绍。原来他俩也是在前旗下乡的知青,是在大坝沟公社插队。说来说去原来都是一家人。那个年轻一点儿的是弟弟,叫祁宝海,他跟阿晓是初中的同学;那个捎长一些的是哥哥,叫祁宝林。由于哥俩下乡在一起,所以哥俩经常在一起,形影不离。那小女孩是他们的小meimei,就像是他们哥俩的影子,哥哥们到哪儿,她都要跟着。 在看电视的过程中,我无意间提起了我那块水晶印章。阿晓希望能让他看看。我们商定明天一起逛商场时我把它带着。 第二天,我们俩还有二宝一起去了劝业场。在劝业场里,我拿出了那枚印章。阿晓说:“这我知道,我meimei厂就做这个。” 我感到奇怪,水晶是矿物质,怎么会是厂里生产的呢?我当即提出反对意见:“不对!这是矿石,怎么会是厂里做的呢?你meimei在嘛厂上班?” 阿晓说:“她在玻璃厂上班,就做这个。” 阿晓坚持己见,我俩争论不休,谁也不能说服谁。二宝也不懂,只好在一旁打圆场:“算了。旁边就是天和商场,那里有个图章店,你们上那儿一问不就知道了吗?” 争论不是办法,我们来到天和商场的图章店。我拿出那枚水晶印章,问刻图章的老师傅。老师傅拿起图章看了看说:“这就是水晶石的,不是玻璃。” “咱这能刻吗?刻这个得多少钱?”我继续问那位老师傅。 “咱这刻不了。我也不知道得多少钱。想刻这个得去北京,北京能刻。”老师傅回答我。 我得意地看了看阿晓,离开了图章店。 邻居家的女孩们问的最多的是数学问题,对于我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够满足她们。可是她们要是问起英语,对我就有些困难了。我的那点英语水平,还不足以教授他人。为了我的“家庭教师”的尊严,我也要学好英语。我又开始攻读英语。 我找来弟弟meimei们以前的英语教材,慢慢的钻研,一点儿一点儿的学习。可是外语不同于其他学科,发音问题始终是不仅仅在书本上能够解决的。我又开始听广播,听陈琳的英语讲座。学习进度实在是太慢了,效果也不好。 我采取的办法是,有其他的问题问到我,我给讲;遇到英语方面的问题,就跟她们一起探讨、一起研究。毕竟我比她们年长,头脑灵活,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她们多。 在我家走廊的墙上,挂着一个小黑板。那是弟弟用一块胶合板做的,他把木条钉在胶合板的四周,然后刷上黑油漆。这小黑板原先是用来抄写毛主席的最新指示的,现在成了我们学习的工具。我就是用这块小黑板给大家讲课。 小meimei的中学是我的母校,那里有许多老师认得我、记得我。一天,meimei回家告诉我,她的绘画老师张雨芳在得知她是我的小meimei之后,非常热情的询问我的情况。小妹非常诧异的问我:“哥,你上学的时候画画是不是挺好的?我们张老师说你画画特棒。她问我你现在还画画吗?啊?哥,你现在还画画吗?” 我忽然想起,我曾经还有绘画的特长。我茫然了,不知该如何回答meimei的问话:“是吗?她还记得我?我现在……不画了。你告诉她,我早就不画了。全忘了,不知怎么画了。” 仅有不到一年中学经历的我,在刚进学校不久就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进了学校的绘画兴趣小组,那时的老师就是张雨芳张老师。 她很快就发现了我的绘画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