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二章 请工部重新绘制烈乾帝国疆域 (第2/4页)
因为烈乾帝国最强的边军,是辽东的边军。 虽然说前段时间,皇爷御驾亲征把鎏金王朝给打服了。 最后还册封了新王。 从此烈乾皇朝与鎏金皇朝之间,不说远的,最起码十年内没有战乱之忧。 那次北伐之后,不管是内阁,还是兵部都上书跟皇爷说过。 辽东铁骑可以换防了,这北方已经没有大患。 可以将辽东铁骑换到西北。 毕竟就这么来看,现在对烈乾皇朝有危险的敌人,只剩下亦力把里了。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每次说这事儿,皇爷每次都不同意。 也不给批复,就好像皇爷根本听不见,看不见一样。 大家也不知道皇爷是怎么寻思的。 但反正,以帝国的军队来说,在西北的边军战斗力真是不强。 西北的边军基本上只是在城墙内守着就好。 从不出去与亦力把里正面决战。 特别是,近几十年,除了在洪武二十多年的时候,这亦力把里举兵来犯一次。 西北的边军就没打过仗了。 而洪武二十多年的那次,也没打起来。 他们的大汉在半路上死了,就又回去了。 这陆远跟陆青带着这九万边军,就想往亦力把里打? 这怎么可能呢…… 而其中这九万部队,还不是全部的战斗人员。 他们既然不要朝廷在后面帮忙,这九万部队中自然是要有后勤的。 所以,九万部队,可能也就是五万作战部队。 这…… 这不太行吧? 此时众人一筹莫展的望着太子爷。 看看太子爷是怎么个意思。 这好比是一场考试的话…… 最起码,你得先给出题吧? 这连题都没有,那怎么考? 而太子爷看着众人望向自己的眼神,也是一阵无语道: “你们看我干啥啊? 我怎么知道?” 翌日。 清晨五点多。 永乐帝便已经是起床了。 这大太监一边服侍永乐帝穿衣,一边道: “哎呦,皇爷您这三天三夜没睡,这咋不多睡一会儿。 那儿不是有太子爷跟赵王盯着吗。” 永乐帝则是皱眉直接道: “别废话,摆驾内阁。” 等永乐帝乘着龙撵来到内阁后。 一进去就看见一帮大臣们熬红了眼睛,头发都被抓的乱糟糟的。 看到这一幕,永乐帝当即便是皱眉道: “这章程怎么还没拟定出来? 拟定到哪儿了。 拿来给朕看!” 这事关自己两个孙子的事儿呢,怎么这么慢?! 而此时的太子爷跟赵王两个人,则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顿时,一脸尴尬道: “还……还没拟定出来……” 永乐帝一怔,当即就要发火。 但是,太子爷则是连忙道: “爹,这事儿真不怪儿臣,也不怪这些个大臣们。 实在是……这前方传回来的军报没说清楚……” 永乐帝一脸问号,这是什么意思? …… 早上七点,内阁开了早膳。 大臣们整齐聚其他小房间中,或是吃着方便面,或是喝着羊rou汤。 这熬了一夜,不来点儿重油重盐的,真是抗不太住。 内阁正堂这里,太子爷跟赵王两人也是如此。 正在低头吃着东西。 而永乐帝则是歪坐在中间那把椅子上,一只手擎着陆远发回来的这份军报,仔细端详着。 你别说。 还真是。 这永乐帝太高兴了,又加上太过于疲乏,所以倒也没看出来什么。 现在变是看出来了,这军报不对劲。 你说,自己这孙子,要真是说想要朝廷的帮助。 怎么连他们准备去哪里进攻都没写? 连这个都不写,那朝廷在后面除了干瞪眼,还能干啥? 应该是忘了吧? 永乐帝真的只能这么想。 说起来,这也是陆远第一次上战场。 或许,就是没想起来? 反正…… 不管了。 当即,永乐帝便道: “从地图上来看,他们出击最大的可能是从西先卫或者哈密卫这两个地方。 通知干肃的粮道补给哈密卫,清海的粮道补给西先卫。” 如此情况,只能靠猜了。 先把这粮草运送上前,然后等后续的军报再次传来之时,再做调整。 而在朝廷众人看着陆远这不明所以的军报一头莫展时。 在西北这边,大决战都结束好几天了。 距离那天肃王府的清晨决定,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七天。 早在十二天前,乘坐着装甲车的陆青便是将整个干肃,与清海一带的边军都聚集到了西先卫。 甚至,其中还有不少王爷的府卫。 总兵力达到了十二万之众。 不过,并没有用上十二万。 在六天前的大决战,西先卫已经聚集了六万多人时,陆远便是率军发起了决战。 其实也不算是决战。 因为,这亦力把里的人,早就被汉王亲兵团圈养了一个多星期。 特别是,他们的主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