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送君残篇隆中对 (第2/2页)
我是孔明先生的朋友,特来拜见‘卧龙’先生。” 小男孩说:“先生游学去了。” “你知道他去哪了吗?” “不知道,先生行踪不定。” “他什么时候回来?” “没准,短的时候三五天,长的时候十几天,有时一两个月也不一定。” 吕布从怀中掏出一块方绢,请小男孩务必转交孔明亲启,便要告辞。小男孩急忙问道:“等等,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我怕先生回来问我答不上来。” 吕布笑着说:“孔明先生打开这块方绢,便知道我是谁了。”说完,与小男孩道别,带着甘宁牵马离去。 原来,吕布早就料到,诸葛亮神龙见首不见尾,且不说他经常四处游学,即便他在家,又岂能轻易见到?时间跨度没有一年半载,不来个“三顾茅庐”,恐怕没有希望。于是,准备了这块方绢。方绢上到底写的是什么呢?正是《吕布版的隆中对》。全文完全仿照历史上的《隆中对》,逻辑相同,句式相仿,句长相等,一字不增,一字不减,内容如下:“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cao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cao必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曹袁拥数十万众,两年内必有决战,此暂不必与争锋。孙策轻而无备,命非长久,其弟孙仲谋,贤能必为用,江东可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北方平则传檄而定,蓄兵民资汉也!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布起于边陲微末,奋绵薄挽狂澜,精忠报国,思贤如渴,待袁绍呜呼,三子相争,奔袭幽燕,扫灭乌桓,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中原逐鹿,则命一上将将宛城之军以向许、洛,不才身率北疆铁骑饮马黄河,曹cao孰能不首腚难顾而枭雄末路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只不过,方绢上写的乃是残缺的《吕布版的隆中对》,字体遒劲,笔锋豪迈,龙飞凤舞。当诸葛亮看到时,将是一道填空题,全文如下:“自□□以来,□□并起,□□□□者不可胜数。□□比于□□,则名微而众寡,然□必能克□,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拥数十万众,□年内必有□战,此暂不必与争锋。□□轻而无备,命非长久,其弟□□□,贤能必为用,□□可为援而不可图也。□□北据□、□,利尽□□,东连□□,西通□、□,此用武之国,而其主□□,□□平则□□而定,蓄兵民□□也!□□险塞,□□千里,□□之土,□□因之以成□□。□□暗弱,□□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起于□□微末,奋绵薄挽狂澜,精忠报国,思贤如渴,待□□呜呼,□□相争,奔袭□□,扫灭□□,外结好□□,内修政理;中原□□,则命一上将将□□□□以向□、□,不才身率□□□□饮马□□,□□孰能不□□难顾而□□末路乎?诚如是,则□□可成,□□可兴矣。”落款为一个“四”字。 吕布如此用心良苦,原因有三:一则诸葛亮乃当世智者,不抖露点自己的志向胸怀和战略眼光,恐怕诸葛亮瞧不上自己。二则时间紧迫,没有机会面谈展现忠义、纵论天下,更没有机会“三顾茅庐”表现足够的诚意,不如欲擒故纵、标新立异,引起诸葛亮对自己的兴趣。本想落款留个“日”字,但那过于简单,不是侮辱诸葛亮的智商么?也显得自己弱智。留个“四”字,如果诸葛亮猜不出自己是谁,那这样的军师不要也罢。三则自己这次冒险到襄阳来,偷偷摸摸寻访人才,一旦消息泄露,让曹cao知道自己有争霸天下的野心,恐怕小命不保。即便自己凭借武艺侥幸逃脱,陈宫、高顺、张辽等人恐怕是插翅难飞。因此,为了安全起见,不敢透露真实姓名。 仅凭这块方绢,就能吸引诸葛亮来投奔自己?吕布不敢确定。但吸引诸葛亮不请自来,近距离观察自己,吕布至少有五成把握。如果你是学霸,你就会懂得学霸的傲娇。诸葛亮不只是学霸,而是五百年不世出的学神!假设有人给学神出一道奥数题,说“这是一道千古难题,你NB,有本事把这道题做出来啊”,学神必定废寝忘食,不做出来不罢休。要是做不出来或许也就罢了,要是做出来了,肯定要来对答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