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非汉废帝_第211章 朕刨掉霍党根基的法子(求订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1章 朕刨掉霍党根基的法子(求订阅) (第2/2页)

大业?

    这是数百年后的那个篡汉者提出了的观点。

    “此题目是朕苦思冥想了许久才想出来的,诸公听听看,出得如何?”刘贺神秘地笑了。

    刘贺话音刚落,丙吉就用更大的声音,将题目念了出来。

    “论齐桓公及管仲尊王攘夷!”

    霍光顿时一惊,又有一喜,美髯之下就不禁多了一丝笑容。

    天子出的这题目不错,夷自然就是匈奴人,看来天子是要继续为来年出征匈奴的事情造势了。

    更何况,齐桓公是天子,那管仲当然就是自己这个辅政大臣了。

    不知道待会郎官的文章当中,有多少人是夸赞自己的。

    想想就觉得令人愉悦。

    借这个题目不仅可以看出郎官在此事上的立场,更能借此引起坊间朝堂议论的观点。

    天子不错,有一些治理朝政的本事。

    “论齐桓公及管仲尊王攘夷!”

    ……

    谒者将这个题目向四周传递,兼有人拿来巨大的木板,将此题目写在了上面,扛着在考院当中展示。

    一阵小小的sao动之后,考生们就开始作答了起来。

    因为造纸术还没有完全落地,只能用昂贵的帛来给他们当书写材料。

    如果用得是竹简的话,那么堆放这些文章恐怕都要占用不少的地方。

    翻动帛布的声音颇为轻柔,和翻书的声音不一样。

    整个考院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再无其他的声音传来。

    考院的四周还安排了巡视的亭卒,他们由光禄寺里的属官带着,按着规定的路线来回走动,防止有人作弊。

    考试的时间为一个时辰,每隔一刻钟就会击鼓一次,以此来提醒郎官时间。

    在高台之上,一众官员先是安静,但是紧接着就小声地讨论了起来。

    或是讨论题目,或是讨论科举考试本身。

    总之,他们的谈兴很浓。

    刘贺竖着耳朵听,听到的大多都是溢美之词。

    这就更让人满意了。

    “仲父,你觉得朕起的这个题目如何?”

    “陛下出的这个题目甚好,能凝聚民心,为来年出征匈奴的事情造势。”霍光说道。

    “这就是朕的想法啦,大事都由仲父来cao持,朕就只能做一些小事了。”

    言必称仲父,是刘贺最大的武器。

    找到霍光想做的事情,用自己的方式办好,让霍光尝到甜头,让自己不吃亏。

    在合作中对抗,在对抗中合作。

    “陛下能惦记国事,是大汉之幸。”

    刘贺听到这里,如同得到了天大的褒扬,激动得连连说好。

    郎官们奋笔疾书,刘贺等人也就闲了下来。

    刘贺没有错过这个时间,颇为热心地问着霍成君的日常生活,让霍光这个岳父满脸红光。

    这样一来,两人渐渐就又多了一层情感上的羁绊。

    朕如此听话,大将军应该多多包容朕啊。

    在场的人中,除了刘德和丙吉明确知道天子想要亲政之外,其余的人仍然被蒙在鼓里。

    不管是霍党还是中立党,他们看到天子和大将军翁婿和谐,也都很欣慰。

    ……

    一个时辰,说短也短,说长也长,转眼也就过去了。

    “时辰已到,停笔,糊名,收卷!”

    五通急促的鼓声之后,谒者再一次传下了丙吉的命令。

    郎官们逐渐停下了笔,开始用提前准备好的针线将卷上的名字给缝了起来,再往后就有人来收卷。

    不多时,所有的卷子就统一收好了。

    “郎官离场!”

    匆匆而来的郎官们,又匆匆而去。

    片刻之后,所有郎官走得干干净净,考院又成了空荡荡的模样。

    刘贺站了起来,一众官员也都站了起来。

    “仲父,与朕去看看这些郎官们的卷子吧。”

    “唯!”

    ……

    上张写满了字的素帛摆在最前面的几排几案上,每一摞都有一两尺厚。

    刘贺随意地翻看了几份,非常满意。

    “丙吉。”

    “微臣在。”

    “挑出所有糊名不严的卷帛,先淘汰出去。”

    “唯!”

    很快,三五十份漏出了名字的卷帛就挑了出来。

    霍光看到天子缜密如此,自然明白他颇重视此事。

    于是就想起了天子登基之前的一些传言,好像天子对这些细枝末节的小事都很在乎。

    谨慎是谨慎,但是缺少了一些格局,霍光并没有提出来,天子还需要时间。

    “仲父,你可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

    “老夫倒是不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