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_第二十章未来的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章未来的路 (第2/2页)

,你要好好准备。且不可因为官场规矩,就松懈下来。”

    陈恒点头称是,他性子沉稳,王先明对此也很是放心,自然不会继续多言。

    眼见气氛恢复和睦,陈恒机灵的将话题转移到扬州上,打听起王先明此行的见闻。王先明也有此意,就将遇到的事情,隐去林如海的名讳后,详细说给弟子听。

    读书读书,既要读经史子集,也要增广见闻。若做不到这个点上,到最后也只是个死读书的人。陈恒缩在山溪村,能见到的世面终究有限。王先明自然不会放过每一个给他开眼界的机会。

    在王先明诉说林府中的事情时,陈恒听的是神采飞扬,心中暗道:现如今的商人,日子果然不好过,幸好自己选择了读书这条路。

    待夫子讲完知府等人的谋划,陈恒不禁也拍案道:“好一招请君入瓮,借刀杀人。”

    王先明拿起茶杯喝上一口,继续道:“扬州的盐商,以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不好过。我看知府大人敢这样谋划,背后少不了朝廷的意思。你去参加府试时,要多加注意这一点。”

    “弟子明白。”陈恒深以为然,决定以后看到这些人,要躲的远远才行。

    王先明又讲了些盐商的笑话,才将话题转到陈恒未来的出路上,将金陵的崇正书院跟扬州的书院一并拿出来对比。

    这崇正书院天下闻名已久,早在前朝就是江南士子向往之地。自从大雍开国后,江苏考中的进士大多都是从它这里出去。只是这家书院十分难进,且一年下来能招收的名额,有大半被金陵的世家子弟占去。

    也是因此,近十年常有不好的风评传出。常常听闻书院的弟子有斗鸡走马的消息,也不知道里面的教习,是否还像以前般专心教学。

    江苏近些年文教不振,崇正书院是要分走一半的锅的。

    至于这重建中的扬州书院嘛,前身名声虽不显,但现在有知府的扶持。知府背后坐的是朝廷,此时正如干柴烈火,颇有大干一场的架势。

    听完夫子讲完,陈恒心中已有决断,不过还是先问了问王先明的意思,“夫子觉得呢?”

    “崇正书院胜在成名久,已出过多位进士。你进去后将来高中,官场上也能多些同门交情。且院试开始,科举就开始大不同。这件事,为师跟你说过的。崇正书院浸yin其中许久,谁知道他们有什么教法密门。”

    “只是崇正书院的资费颇高,这也是我担心的地方。跟它比起来,这次府试能考进前十者,只要有意进入扬州书院,书院都会免除一定的费用。只是不知道书院的夫子是何水平,能不能用心教导你。”

    陈恒点点头,他明白夫子的意思。大雍朝的科举较之前朝有些不同。

    如果把县试、府试当成进阶般小学扫盲毕业,那院试开始,考的就是初高、大学的知识点,难度可谓飞速上升。

    以院试为例,有志于考取秀才功名的人,就要学习《九章算术》《大雍律法》等书籍,因为这些都是必出题。一般的老童生,自己都没学精,又怎么可能教会弟子。

    只有像崇正书院这种有丰富成功经验的地方,一代代累积下来,说不好真有鲤鱼跃龙门之术。

    院试过后,乡试上《大雍律法》就会大范围出题,考卷上会出现各地搜罗来的奇案,要案,供秀才们评判。

    因为有了举人功名,只要上头有人提携,是能去地方上当一当县令过过官瘾。一个父母官,要是连这些都不懂,出去还不成了草菅人命的昏官。

    陈恒也是真的踏上这条路,才知道所谓的科举,不像过去小说里看的那般,从头到尾都以四书五经为主。

    每个阶段,都会有每个阶段要读的书。国家论才大典,岂能尽招些只会之乎者也的傻书生。

    就像此次县试上的经义题目,考量的是学生在读书上的天赋和努力程度。从院试跟乡试开始,逐步加重的策论题,就是衡量学生的见识和能力。

    层层筛选下来,一直持续到会试,那场优中取优的群英会。能考中的人,都是当世一等一的学子。

    不然又怎么会有: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见长安花的诗句来。

    陈恒侧头仔细想过后,出声道:“我想去扬州书院。”

    王先明虽不意外,可还是问道:“为何?”

    陈恒笑道:“金陵居,大不易。”

    王先明陷入沉默,长叹一声,算是明白陈恒的考量。农家子弟求学,确实是要难上加难。他还在思量两个书院的长短处,陈恒要考虑的却是在那个地方生活,对家里的压力会小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