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谁家玉笛飞满城 (第3/3页)
师今日的对话呢?你准备怎么回答?”
这?!陈恒初听此话,心中心念急转。他预感到,这是山长对他的终极大考。这两年学到的知识,在脑中一页页翻过。一个个足以青史留名的人,带着波澜壮阔的生平闯入脑海。 他们师生两人今日的对话,放在外头足以算上大不敬。李贽的脾气,要是全须全尾听到。山长作为老师,或许能逃过一劫。自己肯定是半只脚,踏在鬼门关了。 陈恒沉思良久,想把答案说出口。可想起山长那句‘不该说的,不能说’。他又硬生生的憋下话来。 慢慢的,他伸出一根手指,立在面前。 是什么意思?是全部说出来?还是全不说?是一分真?还是一分假? 师生两人打起哑谜,半响,裴怀贞见学生脸色,慢慢恢复镇定自若。便哈哈大笑道:“你学的很好,为师教的也很好。” 裴怀贞知道,自己这个学生真的懂了。 “去了京师,不论陛下说什么,都不要马上参加会试。不论陛下赏赐什么官身,你都要正正经经考一次会试。绝不可走旁的路,记住没有?” “诶?!”陈恒愣了下,又反应过来,山长这是想让陛下再替自己挨几年骂,“哦。” 李贽在陈恒身上投入的心血越多,为他挨得骂越多。李贽的心里,就越会认为陈恒是自己人。就越觉得陈恒能力出众,是自己慧眼识珠。 裴怀贞没把这层意思说明白,可他知道陈恒会懂得。既然赶不上从龙之功,那就只能做个济世菩萨,让李贽记着陈恒的好,记着自己的苦心求贤。 “去吧,把你要做的事抓紧抓完。四月开始,就关上门好好读书。” “是。” ………… ………… 车行的事情,做起来确实简单容易。放别人身上的困难,在陈恒面前都算不上问题。他去府衙那处找了趟林伯父,说服对方亲自出面组局。自己又出面当起半个说客,将城内的车行东家都拉在一处。 扬州城共有四家车行,都是老商家。听到秋浦街的财神爷又有想法,当即欣然入局。一家叫‘陈记’的车行,在月底前就先在城内亮相。 这次的事情,跟秋浦街的又有不同。那处是门大生意,府衙不好出面。可涉及到第一个公共交通,陈恒极力让府衙入股占大头监管。 三方谈判后,陈家拿着从胡家借来的钱占股两层,车行和府衙各自占股四层。此事办起来简单,做起来更简单,差的就是一个思路。 当二月二的节庆,满城街头多了几百辆黄包车,在街头巷尾四处揽客送客。扬州百姓才发现城中又多了个叫‘陈记’的车行。 扬州人很快就爱上这个叫价便宜的黄包车,寻常走着稍长的路,如今花个几文钱,就能坐在半截车厢上,一边吹着春风,一边赏着扬州美景,实在快意的很。 百姓的生活得到了便利,城中的来往又密切起来。往日城东的人要去一趟城西,得等个几日才愿意出发。如今倒好,想去了,拦个黄包车,十文钱就能送到。 黄包车虽然好仿造,可城内的车行如今都给拉到一处,自然干不出自损城墙的事情。几家车行携手一起,又能各自做长途马车的生意,又能赚短途黄包车的钱,日子自然是舒适的很。 他们和秋浦街的珠宝商,算是心中最感谢陈恒的人。只因前者的手上多是街头巷尾的马车夫,反而更助长陈恒名声的传播。 ………… ………… 四月一日,为了方便学习。陈恒带着书籍,直接搬入山长家。这次,他连信达都没带。直接让对方替自己处理一些外头的琐事。 月末,当林伯父为黄包车所带的利润感觉到诧异时。李贽的密信,也通过有心人的传递,转到了裴怀贞的手上。 这份信,裴怀贞没给陈恒看,只笑着反问对方,“你想为师怎么回?” “全凭夫子做主。”知道山长是拿自己寻开心,陈恒低头专心读书,根本不打算主动接话。 “嘿。”见这孩子没上套,裴怀贞也没继续捉弄,又笑了笑。自己提笔在纸上写道:陛下,臣年事已高,卧榻之时,常恐自身时日无多。竖子入门不足数年,任需…… 这是第一辞,裴怀贞写的很长,声情并茂之间,将自己想替李贽继续培养人才的心思说明。又言了言陈恒的不足之处,诸如学识不够精深,性子还不够沉稳等等。 裴怀贞写的快意,李贽读到这信时,心情就复杂了。 后者即是感慨老师的年纪,又是心烦自己的情况。如今边关摩擦不断,战事又有死灰复燃之迹象。 李贽等不得,边关的将士等不得。他身边的臣子确实提过不少意见,可生财之道说来说去无非就那几样。李贽需要新的声音,需要猛药方,来续一续自己的钱囊,来稳一稳自己的皇位。 当第三封急信,再寄到扬州,已是五月末。这次李贽用的是兵部堪合,信到的极快。陈恒还是不知道信上的内容,他只知道裴怀贞看完信后,大笑三声,对着自己道。 “好好准备乡试,然后去好好帮一帮陛下。” “寻常百姓,都不能因为钱憋死。也是造化弄人。” “是。” 啊啊啊,赶上了!!!真不错,真不错。哈哈哈哈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