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章 我是清都山水郎(加更!) (第1/4页)
第201章我是清都山水郎 今日的保障湖真热闹,前头陈恒才拉着信达着急忙慌的跑过,后头立马又跟着一群黑压压的人杀来。他们都想去看城里的热闹,只从场面上看,倒像是后头的人再对陈恒紧追不舍。真要这样说,其实也不错。 林里的鸟儿被这群不速之客来回惊扰,很是恼怒异常,纷纷从枝头飞起,掠过湛蓝的天空。 到了歇马处,陈恒几步跃上马车,人还未坐稳,信达已经坐在车头,挥舞起缰绳。等到健马飞奔开,陈恒还在车内晃了晃身子。 “信达,不要急。” 受了一惊的陈恒叮嘱着弟弟。 “诶。”信达应过一声,手中的鞭子却不停,连连抽打在马臀上。 落后几步的游客们也不急,正主儿跑了,追就是。反正门口黄包车多,他们还能抄小道近路。城东的解元坊嘛,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待陈恒跟信达附近,通往坊口的路,已经被赶来的官兵戒严。陈恒跟信达不得不将马车托给邻近的商家看顾。兄弟二人下的马来,又跟官兵禀明身份,才得了从中通行的机会。 马歇人不歇,陈恒一路疾奔到家门口,就见到门口围着许多看热闹的邻居。另有象征身份的黄旗高挂,表示着家里已来贵客。 陈恒在外头先喘了口气,又整理过衣冠,等呼吸稍稍平顺。他才走到探头探脑的乡亲面前,拍了拍对方的后背,“大哥,劳驾劳驾,麻烦行个方便,让我过去一下。” 两师生还在做着最后的对答。 好在这条路有些长,加之陈恒记忆不错。等他来到见驾的临敬殿前,带路的紫衣内宦便道:“启禀陛下,扬州举子陈恒前来见驾。” 李俊还未回话,李贤已经笑道:“什么拜不拜的,你们俩年龄相当。以后只许说见过,他回头要是惹恼了你,陈卿只管来跟我说,让我来收拾他。” 见着解元公如此漂亮的身手,又是骏马配少年,围观的街坊也是纷纷叫好。一路陪送着神气异常的陈恒,直到码头处。 赶来送行的林如海已经等候多时,他们是来送行人司的司正。两师徒在此相会,却说不了太多的闲话。 陈恒一路走,一路道谢,穿过解元的牌匾下。人才走进家门口,就看到一群期期艾艾、小心谨慎的家人,将一名绿袍官员围在中间。 李贽对他们两人的初会很是满意,又指着紧跟在李贤身后的李俊,道:“这是朕的太孙,李俊。跟你年龄相当,你们俩以后可以好好亲近亲近。” 他这一喊,当即让前面一半的人回头。大家一瞧见正主,这才知道自己看了半天,解元公还没回家呢。 顶头上司这么说,陈恒也只好道:“臣遵旨。” 日头已是不早,艳阳高挂。百姓自发的跟在巡游的行人司队列身后,又一次来到陈家门口。林宠敲开门,就见到收拾妥当的陈恒,另有拿着行囊的信达和腰佩宝剑的柳湘莲。 “恒弟,在京师等我们。” 李贽是行伍出身,说起话来简单直接,不爱拐弯抹角。陈恒也以直接回直接,心中虽有腹案,可还是做沉思状,再想过一遍,才道:“臣以为,可,也不可。” “为何?!”李贽神色不动的反问。扬州府衙,现在得了秋浦街、车行两处事,财政好的过分。哪怕这两年盐政力有不逮,账目也是盈余甚多。 顾氏这才反应过来,心中惊喜顿时去了大半,已经忧心道:“马上就要过年了,怎么……” 还来不及细看陛下的长相,陈恒已经提袖朗声道:“草民陈恒,拜见陛下。” 约莫说了半个时辰,陈恒才得了空,被内宦领出宫。到了宫门口,日头已是午后,好不容易跟信达、柳湘莲汇合。 到这一步,算是李贽为两人留下独处的空间,也是李贽今日这般行径的真正目的。李贤确实是个温厚的性子,也不似李贽那般急性子。只在花园里,跟陈恒谈着路上的见闻。 行人司是宫里专门替皇上宣读圣旨的地方,像是宫中内侍,一般只做口谕的转达。类似电视剧里,由太监宣读圣旨的情况,有,却极少。也是朝中大臣极力反对的情况。 李贽思量一番,带着得意看了李贤一眼。似乎再说,你看,我给你挑的人好吧。后者也是满意状,如此一番见微知著的考量,才对得起他跟父皇的殷勤等待。 风吹云动天不动,水推船移岸不移。 今日的府衙,肯定是不好去了。天使在此,自己又刚刚说了明日出发的保证,怎么好在人前溜达。陈恒带着信达改了方向,直奔山长家。 “解元公,我们出发吧。”林宠对着陈恒道,示意对方赶紧跟家人做最后的离别。 手持纯白色圣旨,林宠往前一步,站在陈家人面前,郎声道:“陈恒,接旨。” 敕曰,也是圣旨的形式之一。只是比起制曰、诏曰等等,规格上要低一等。常用来给五品之下的官员和百姓使用。 现在家里大门敞开,确实不是说话的时候。周氏、顾氏愣愣的点头。才走出几步,周氏突然惊呼道:“恒儿,那你是不是要上京了?!” “我们在家里等你过年。” 宝贝大孙子又要离家远行,昨日还被圣旨冲昏头的陈家人,无不感伤动容,面露戚戚。 每个阶段、位置,能动用的关系和资源都有不同。在扬州,能影响的只有扬州百姓和江南等地。可到了京师,作为大雍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只要有一点变化,必然会被天下州府效仿。以此带来的隐形收入,才是在京师推行车行的目的。 “恒儿。” 突然得到皓命的周氏、顾氏,都是晕乎乎的状态。在家人的搀扶下缓缓起身,婆媳俩互相对视一眼,周氏才道:“我们……我们……还没谢皇上呢。” 陈恒没想到连行人司司正也来了,看对方不在场,心中猜测对方应该在府衙宣旨。他没有猜错,自家这头才结束,府衙那头的圣旨还在宣读。 “早去早回。” 晋王是李贤成为太子前的封号,当时的府邸,在李贤搬入东宫后,一直留作宫外别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