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十年代升职加薪_165,朋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65,朋友 (第6/12页)

没有。

    她不承认。

    “钦哥,是别人得罪我了。”害得她大半夜才能睡。

    萤光说,熬夜一晚长一根皱纹。她今天早床连续做了两套眼保健操,也不知道有没有效果。

    “钦哥,你昨晚没睡?”

    黑眼圈这么重?

    眼眶里还带着红血丝。

    叶钦不好意思的摸摸鼻子,转移话题,“赶紧吃早餐去。展销会的开幕式快要开始了。虽然我们不是重要名单,但也要走个过场。”

    “听说,有记者在哦。”叶钦给陈知年一个‘你懂的’眼神,“能上报或者上电视,抓紧机会哦。”

    “阿年,你长得这么漂亮,如果上电视以后可能还能当明星。”叶钦挑挑媚眼,陈知年脸蛋虽圆,但精致,有几分像港城明星李丽珍。

    陈知年翻个白眼,她从来就没想过要当明星。看林萤光就知道,明星绝对没有表面看到的光鲜亮丽,其中的苦和累只有自己知道。

    避雷器展销会开幕式在早上9点,领导致辞,舞狮表演,明星唱歌,热热闹闹。

    其中最热闹的是避雷器的测试表演。陈知年第一次知道,竟然还有人工降雷,雷打在一个个避雷器上,当众测试避雷器的性能。

    在开幕式上,着重的隆重的介绍了两款最先进的避雷器。陈知年听得认真,她对避雷器的认知不多,都是这两个月看书硬灌输的,很多专业性的词汇一知半解。但陈知年很清楚,避雷器的重要性。

    广东的雨一般都伴随着电闪雷鸣,所以很多家庭都装有避雷器。否则的话,在电闪雷鸣之前,就必须关掉电器,拔掉电源。

    否则电器就会被劈坏。

    而被劈坏的电器可能会漏电,从而导致伤人事件。

    虽然,避雷器早在多年前就开始推广使用,但功能上总是差强人意。特别是一些工厂,因为避雷器不能满足需要,导致很多机器常常被雷劈坏。

    所以,在雷雨天,很多工厂都不敢正常开工,就怕赚的钱还不够维修机器。但是,如果关掉机器,又怕影响出货,要被赔偿违约金。

    左右为难。

    这个时候,避雷器的性能就显得很重要了。

    现在,这两款新型避雷器可以让各种大功率电器、机器在雷雨天正常使用,绝对是很多工厂和高层大厦的福音。

    “这两款避雷器主要是为使用大功率电器、机器的大厦、工厂研发......如果是家庭使用,就有点大材小用。我们公司有更适合家庭使用的避雷器......”

    “这一款家庭使用的避雷器......”

    陈知年:“你好,我是数通科技的采购部的陈小姐,这是我的名片,请多多指教。”

    “我主要是想咨询一下这款家庭用的避雷器......”

    陈知年是正面目击过‘雷劈电视机’的。在她初中的时候,大舅因为做工程赚了钱,给家里的外公外婆买了电视机。

    那年暑假,陈知年带着弟妹到外公外婆家看电视。

    暑假刚好是台风季,常常刮风下雨雷闪电鸣。但那时候的他们都不懂,不知道下雨天要关电视机。

    当然,他们也舍不得关。

    难得能看电视,恨不得一天24小时盯着电视机看,一分钟都舍不得移开眼睛,就连上厕所都‘等等’,憋一会,再一会。

    而且,外公外婆在家的时候也不让他们多看,因为电费贵,一般一天就看半个小时。孩子们只能在外公外婆出门干活时,在家偷偷看。

    一群小屁孩轮流在外面把风,如果大人回来了,立刻学猫叫或者狗吠提醒屋里看电视的人,正在看电视的孩子就会立刻马上关掉电视机,然后假装很乖很听话的在玩耍或者背书。

    后来外公外婆也精明了,每天回家的第一时间就是摸摸电视机背面,如果发热立刻就罚他们干活。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再后来,孩子们在关掉电视机的时候,就拼命的用大葵扇给电视机降温。再再后来,外公外婆不去摸电视机,而是去看电表。

    然后受伤的还是孩子。

    用外公的话说就是‘逃不出五指山的孙猴子’。

    那天,陈知年和弟妹还有表弟妹一起看电视,播放的好像是《生命街车》,她正看得激动,外面突然电闪雷鸣。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然后同时看向电视机。

    就在一瞬间,不过是眨眼的功夫,一道雷劈在电视机上,电视屏幕瞬间雪花一片,然后冒出一阵阵黑烟。

    孩子们都被吓傻了。

    呆呆的看着电视机,一动不敢动。

    大弟想去看看,但被小表弟拉住说‘不要碰,会把你劈到电视里去的。让你去拉黄包车。’

    因为《生命街车》的男主角正是拉黄包车的。

    虽然家里最大功率的电器就是电视机,但陈知年还是想给爸妈买一个家庭用的避雷器装在他们东莞的‘家’。

    虽然房子是租来的,但日子是自己的。

    爸妈在那间小小的平房已经住了十多年,也算是他们的第二个家了。自从八十年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