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十年代升职加薪_204,糗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04,糗事 (第1/5页)

    虽然陈知年给李仁杰留有公司和幸福里的地址,但李仁杰还是先到小叔的糖水店。因为他们住的旅馆正好就在糖水店附近。

    出差的经费有限,所以他们选择的是相对便宜的小旅馆。中午去糖水店吃午饭才发现,原来是老乡开的,然后聊了起来。

    小叔才知道,原来青山镇的一把手是来找陈知年的。然后赶紧给陈知年公司打电话,不过,陈知年正在开会,为新项目的开工做准备。

    李仁杰当年也是在羊城上的大学,不过多年过去了,羊城变化太快太大,他已经认不出来了。记忆里的很多地方都已经变了模样。

    变化,日新月异啊。

    难得来一趟羊城,肯定是要到处走走的。

    和李仁杰一起过来的还有两个人,其中一个是青山镇比较有名的老中医。听说,祖上出了好几个御医,而他也医术高明。

    李仁杰是自从毕业回青山镇后就再没有来过羊城,而另外两个人是从来没有来过羊城。

    羊城的高楼大厦,羊城的车水马龙,让他们大开眼界。

    “发展真好啊。”

    “青山镇也会越来越好的。”

    “这楼真高。外面看着全是玻璃,不怕碎了吗?”

    “这是钢化玻璃,轻易不会碎裂。”

    ......

    三个几十岁的人这里看看,哪里看看,然后感叹一番。

    难怪大家都想往外面走,城市生活的确比农村要方便很多。

    三个人在附近走了一圈,看着陈知年快下班了,然后回到小叔的糖水店。李仁杰和小叔聊天,问他的生意情况。

    生意好不好?

    每天累不累?忙不忙?大概能赚多少?

    青山镇的青壮大部分都出来了,有人在建筑工地,有人在工厂,有人做点小生意。一般未婚的都会选择工厂,因为没有日晒雨淋,相对来说更舒适一些。结婚后,生活压力相对更大,会选择更辛苦,但也更赚钱的建筑工地或者小生意。

    像小叔小婶这样的小生意,真的很忙、很累。每天要早早起来做包子,准备早餐买卖,然后是中午的快餐......

    一天下来,汗流浃背。

    休息的时间?

    很少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在家乡就能赚钱,谁愿意出来?

    背井离乡,其中的苦累、血汗,只有自己知道。

    李仁杰叹口气,还是他这个领导没用,不能带领着父老乡亲发家致富,不能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不好意思,让你们等久了。”陈知年下班就匆匆赶来了。

    陈知年从冰箱里拿出一瓶维他奶,一边喝一边问,“小叔,周辞白还没有下班吗?”

    “没有。他今天很忙。”

    陈知年点点头,“嗯。他最近都比较忙。”最近天气反常,时冷时热的,孩子容易生病,周辞白这个儿科医生也忙。

    而陈知年这段时间也忙着出仓库的建材,也忙得昏天暗地的。

    “阿年,给你介绍,这是陈主任,这是陈医生。”李仁杰给陈知年介绍同行的两个人。

    “你们好。”

    陈主任不认识,但陈正道医生,陈知年还是认识的。陈知年小时候壮得像头牛犊子,很少生病,也很少看医生。

    至于一些普通的感冒发烧?

    呵呵。

    在家门口扯一把臭气草煮水喝掉,然后就好了。或者用艾草、薄荷煮姜粥喝出一身猛汗也能好七分。

    在阿婆生病前,陈知年知道的医生就只有每隔半年会来村里一次,给孩子们送杜虫片的穿着大白褂背着药箱的医生。

    后来,阿婆生病了,周围的人好像都是医生了。这个人说吃了什么能好,那个人说这个能治病。

    病急了乱投医。

    只要别人说好,阿婆都要试一试。因为有个路过的算命先生说,阿婆活不过52岁,所以阿婆有些急,不管什么药都愿意试一试,想要快些好起来。

    虽然有些药能缓解一时的疼痛,但有些药吃了病情越来越重。

    陈知年陪在阿婆身边,看着她被病痛折磨,看着她坚强,看着她挣扎,看着她不愿意放弃。

    从发病到去世,短短的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阿婆看过十几个医生。每一个,阿婆都抱着极大的希望看医生,喝药,然后等来的是无尽的失望。

    失望叠加,成了绝望。

    那么多那么多医生,陈知年印象最深刻的是陈正道医生。

    陈正道医生祖上是御医,医术了得。当年为了躲避仇家而全家迁居到青山镇的一个小村里。阿公听说后,用木板小推车送阿婆过去治病,陈知年跟在旁边。

    可惜,太晚了。

    来迟了。

    阿婆吃了太多太杂的药。

    是药三分毒。有些药不仅不能缓解病情,不仅不能治愈,还会让病情更加严重,甚至无力回天。

    陈正道医生说,他也没有了办法,只能经历缓解阿婆身上的疼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