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刀马人_第36章 大黄庙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6章 大黄庙会 (第2/2页)

现场一看,她有些惊讶,庙上早已挤满了人,老远就看见庙里香火烟雾缭绕。大街上,卖平安带的、平安符、平安坠的,还有小孩子虎头鞋,虎头枕头、花肚兜,彩陶黄泥狗狗,彩陶绿青蛙,吃的有油弦子馍、压缩馍、烧饼和油茶(河南人称为呼辣汤,但不辣的面汤)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锅盔(一种类似新疆馕的一种食品)、杠子馍、形如卧枕的枕头馍,有好几条街上,大人孩子挤得满满的形成人流长龙。

    橙子不解地问:“这个大黄庙会真厉害,这么早人就这么多,不得了,这是不是你们这里传说的‘露水集’呀!”

    吕传奇将丰田霸道远远地停大黄镇的入口处一里多的地方。他们俩结伴而行,边走边说。

    “这个大黄庙会现在是我们这里传统文化的品牌和名片了。你想想看看,这里的人哪光是大黄和沙河的人呢,早三天前,苏鲁豫皖四省离这儿近的人就赶到了。他们带来了当地的文化和美食还来这里交流,每年一次的盛会早已被江淮省命名为省级非遗保护中心了。”

    “咱们马上到庙会的主会场你就看到了。这几年,这里进行了重修。里面有好多的这楼那殿地,我一时也说不清楚,到里面有石碑,上面都有记载,我带你过去看看,我也说不清楚,只知道每年来赶会。”

    橙子很是好奇,在路边上买了一串冰糖葫芦和一只烙有“好人一生平安”的葫芦挂坠,屁颠屁颠跟在吕传奇身后。

    到了大殿前,有两株刺槐已达百年之久,旁有一石碑,上刻《沙河县志》部分摘要。“相传大黄庙始建于唐,元代重修,后有碑记,今已不存。据现存中殿大梁上文字记载,上一次重修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闰四月初二。参加这次重修的总会首李符时,主持僧源绪。现存中殿三间,娃娃殿三间,建于台基之上,柱础粗大,柱上加梁枋,斗拱,庙顶覆盖五色琉璃瓦,金碧辉煌、光彩夺目”

    石碑背后又记:相传原庙规模宏大,分东西中三院,前中后三门……有伏羲楼、神农楼、钟鼓楼、三关阁、祖师殿、关云长殿、岳武穆庙等共108间,占地480亩,但今日大黄庙,仅占地40余亩,庙宇数间,为乡人集资100万元维修并扩建。解放后,古庙改为小学,直到1998年方迁走,大黄庙才得以重修扩建。

    对于大黄庙会记载也有一小段文字: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三月二十六日为传统庙会日,庙会香客来自豫苏鲁和本省内10余个县市,朝拜者云集而至,日达数万人,极盛时每天达10万人。

    至于这个庙宇为何称为大黄庙,这里的人们太清楚不过了,可谓妇孺皆知。橙子打听了一位上了年经的老人,看样子是位退休的老师,在庙里做个志愿者,义务给大家当讲解员,他向橙子讲解了这里面的一段传说。

    大黄庙为纪念人文始祖伏羲而建,相传太昊伏羲曾在大黄镇黄龙坡处建过陪都,后来他死后就葬于大黄。伏羲是中国人文始祖,也是三皇之首、他指方向、画八卦开创易经之先河,与此同是地,他创历法、织网捕鱼。直到今天,大黄镇仍有不少人以织网结绳为生,皆言是上古伏羲时流传下的手艺。

    橙子惊叹,没想到一个大黄庙会,有这么多故事,收获太丰厚了。她用手机拍了很多庙会的视频,从吃到玩,中午时分,还来了几批舞龙灯和走高跷打花鞭的,临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抬阁肘阁也来助兴,好不热闹,她将这些视频发布后,立即引来一阵又阵朋友的点赞和圈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