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章 把头伸出来 (第1/2页)
衣冠不南渡正文卷第9章把头伸出来“良伯,这次的东堂宴,你绝对不能错过。” 崔府内,崔赞严肃的看着面前的儿子。 崔赞的儿子叫崔洪,此刻就在太学内求学。 他的性格跟其父亲有所不同,为人耿直严肃,当初太学的礼法派跟玄学派打起来,这位是最先动手的那个。 因为这耿直的性格,他很容易得罪别人,可崔赞并不生气,他很欣赏儿子的性格,他觉得,自家儿子有当御史的才能。 此刻,听到父亲的话,崔洪并没有选择服从,反而是问道:“未曾受邀,自发赴宴,此君子可为也?” 崔赞摇着头,“为了天下大义,礼法是可以暂时被忽略的。” “陛下当今亲政,我让你去赴宴,不是为了讨好奉承陛下,而是为了去了解陛下。” “陛下有韬略,有大志,奈何,实在是太年少,只怕陛下做事急躁,不利于天下。” 崔洪皱起了眉头,“您是要我去打探陛下的口风?” “这就更是小人的举动了。” 崔赞还是没有生气,再次开口说道:“这是为了大魏天下啊,当今陛下亲政,吾等当全力辅佐,陛下年少,完全没有治理天下的经验,这东堂之宴,名士聚集,就怕有人教唆陛下,行不利之事。” “我并非是要对陛下不利,陛下曾有言:知君父犯错而不劝谏者,不得忠孝。” 崔洪还是有些不悦,可还是点点头,表示服从。 崔赞正要吩咐别的,就有下人急匆匆的走进来,在他身边耳语了几句。 崔赞大惊,急忙起身,开口让崔洪离去,就出了内屋。 “荀公。” “崔公!” 当崔赞走出了府邸的时候,荀顗正站在门口。 荀顗看到崔赞走出来,赶忙行礼拜见。 崔赞急忙回礼,带着他走进了自家府邸。 谁也没想到,三公垮台之后,这位荀顗成为了最大的得利者,一夜之间,他就成为了尚书台的实际执掌者,帝国真正的相,皇帝的头号大臣。 荀顗并没有因为这忽如其来的升迁而飘飘然,他看起来比以往更加谦逊谨慎了。 大概是因为最近几个飘飘然,事情还没开始就庆祝的人都死的很惨,荀顗暂时吸取了他们的教训,没有张扬。 两人一路来到了崔赞的书房,随即面向而坐。 如今尚书台内的诸多大臣,可谓是死伤惨重,卢毓,王观,傅嘏等几个带头者倒台,还剩下荀顗,崔赞,郭彰,袁侃等寥寥几個老臣。 而在仅剩的这些人里,荀顗的地位和名望无疑是最高的。 荀顗认真的问道:“镇东大将军派人前来洛阳的事情,不知您可曾听说?” 崔赞点着头,“自是听说了。” 荀顗长叹了一声,随即说道:“陛下以毌丘甸为御史中丞,又要以文刺史的儿子来重组虎豹骑。” 崔赞一愣,“这件事还不曾听说。” 荀顗无奈的说道:“陛下本就年少,如今陛下所征辟的大臣也是如此,这些人都没有治理国家的经验,陛下急着让他们登上高位,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啊。” “我听闻: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陛下如今的行为,跟那时的宋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崔赞听到这句话,赶忙低下了头,不敢多言。 看你这几天如此老实,还以为你有了些长进呢,怎么,这就忘了高柔他们是怎么死的?? 还拔苗,他不只是会拔苗,还会拔人头嘞! 早知道就不让这厮进门了! 崔赞在心里忍不住抱怨了起来,他是觉得这个荀顗真的是失心疯了。 皇帝才刚刚杀完人啊,那刀上的血还没有擦干净呢,你干嘛要将头伸出去呢?? 荀顗看着崔赞那苍白的脸,严肃的说道:“您勿要害怕。” “我并非是要对陛下不利。” “高柔等逆贼谋反,我们却不曾参与,如今,我们乃是陛下之臣,既是陛下之臣,那就得要帮着陛下治理好天下才是。” “陛下聪慧,乃是一代仁君,绝非是暴虐的君王。” “我们的想法就算与陛下不同,只要对天下有利,陛下也不会为难我们,陛下喜欢劝谏的大臣。” “自我文皇帝开始,庙堂内的两千石大臣的任命,都是要通过朝议来决定的,是要群臣来商议,然后再确定的,没有说陛下可以直接下令来委任的道理。” “先前高柔谋反,群臣有同党的嫌疑,故而不能为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