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4章 确实好吃 (第1/2页)
衣冠不南渡正文卷第144章确实好吃司马昭这上书,直接断绝了群臣劝谏的路。 这次的朝议对群臣而言,也就失去了其意义。 当朝议结束,群臣默然离场的时候,司马昭却没有急着离开。 在几个阉人的示意下,司马昭快速跟上了皇帝,走在了曹髦的身边。 司马昭这次是真的被吓到了。 纵然是他的兄长,都不敢在道路上对士人们动手。 当初司马师处死夏侯玄等人的时候,洛阳的士人们聚集起来反对,司马师选择无视他们。 可这皇帝是直接派人去砍啊,而且听他们让自己劝谏的内容,这是准备直接以袭击卫将军的名义给清理掉。 司马昭只觉得毛骨悚然,当初自家这是拥立了个什么东西啊? 此刻,面对曹髦,司马昭都变得客气了不少。 他现在有点明白当初兄长为什么说让自己一心跟随皇帝,将机会交给后来人了。 这厮只要还活着,自己就不太可能成功。 兄长要是知道他今日的作为,怕不是都要被吓一跳。 曹髦对司马昭今日的表现很是满意,他亲切的说道:“卫将军啊,这些时日里,多有劳烦。” “朕心甚慰!” “多谢陛下。” 司马昭心里尽管慌乱,可明面上却还是保持着名士的风范。 他轻飘飘的说道:“陛下不必如此,这都是臣该做的。” 曹髦就喜欢司马昭的这个样子,心里乱成了一团,明面上还是稳如老狗。 在曹髦看来,这是司马昭在刻意效仿自己的兄长和父亲,想要练成那种面不改色的境界。 奈何,照虎画猫,就学了個他们的外表,城府是半点没学到! 曹髦看不出司马师的表情变化,也预测不出他的行动轨迹,但是司马昭这里,他是一猜一个准。 曹髦也从司马师的身上学到了很多,最重要的就是让别人搞不清自己的做事风格,以急攻缓。 他开口说道:“卫将军啊,有人举荐以将军司马望来担任凉州刺史。” “朕想了许久,决定答应。” “司马望在凉州,定然是能有作为的。” 司马昭大吃一惊,他下意识的想要拜谢皇帝,可忽然想起司马家的分崩离析,他却只是摇了摇头。 曹髦继续说道:“卫将军,朕如今惩治这天下的jianian贼,有些人过去做了很多的坏事,被查了出来,说是司马家里的人,朕想,若是大将军还在,定然不会饶恕这样的人,您觉得,朕该如何处置呢?” 司马昭赶忙说道:“当杀!” 曹髦更是满意了,“卫将军啊,这治理天下的事情,还是离不开您的辅佐的,这些人,朕就让您来处置了将军应当公正处置,不可偏袒。” “唯!!!” 接下来的时日里,庙堂里的事情逐步传到了各地去,这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原先就因为青州的事情而有冲突的地方,顿时变得更加不太平,在几天之后,在豫州和兖州先后爆发了小规模的叛乱,只是几个郡官和县令带的头。 当然,这些人的起事根本掀不起风浪来。 但是很快,各地都出现了辞官的浪潮,大量的官员以庙堂无道为名,选择了辞官离开,表示自己的不满。 这种风潮愈演愈烈,甚至有些汉末时的模样了。 在东汉末年,党锢之乱的时候,很多大臣因为没有被皇帝罢免而觉得羞耻,主动上书给皇帝,请求被一同罢免。 其实当今天下的祸端,在后汉末年就已经很明显了。 无论是大将军临朝,还是士人猖狂,清谈成风,不作为,贪污受贿,如今能看到的诸多恶行,在后汉也能看到。 只是,此刻可能要更加的剧烈,毕竟,这些恶行也是在进步的。 但是,事情并非是只带来了坏处。 在何曾的一顿乱杀之下,官员们瞬间找到了原先丢失的道德。 无数圣贤书,无数仁政都没能让他们改变,而一把钢刀,却轻易做到了很多的事情。 洛阳内的官员们忽然变得清廉了起来,没有人再敢收礼,更没有人去送礼。 行政效率也在几天内迅速提升,渐渐传到了地方,很多贪官们畏罪潜逃,而其余人也是打起了精神,生怕下一步就是朝着自己动手。 这可比内臣的巡查要管用的多。 感受最明显的大概还是那些底层的百姓们,当他们发现进出城门时不会被甲士和门吏勒索的时候,人都懵了。 这是出了什么事?怎么官老爷连钱都不收了呢? 可这对百姓们来说,是好事。 过去,他们做什么都要被压榨,进出城门要掏钱,购置农具还要额外掏钱,在家里养家禽要掏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