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章 《周易》是怎样炼成的? (第2/2页)
不惜冲入火海之中救书,最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那人姓周,单名一个‘易’字。 此后,天下英才,如雨后春笋般,相聚人间。 正是那人感动了上天,才让那么多的书籍获得了生命,在人间出现了一个个鲜活的面孔,以己身修文,以己命立著。 姬昌觉得,自己不能让这些心血消逝,前人耗费生命著作的不朽篇章,岂能在他手上消逝? 可是,修行者那边已经察觉到了异常,并不是他能阻止的。 一旦他成为天子,第一个消失的,就是这赐书房。 那么,他要怎样,才能够瞒天过海,为后世保留一丝生机? 他决定,铸书! 他要铸一本好书,他要铸一本奇书,一本包罗万象,一本可以永恒传唱,就连修行者都无法拒绝的神书! 一个‘易’字,逐渐在他脑海中浮现。 修行界已有两本神书。 一曰连山,一曰归藏。 暗藏天地变化,古今源流。 相传是上古至高强者所作,对于修行者,可谓是基础中的基础,心法中的心法。 所谓:山之出云,连绵不绝,是为连山。万物莫不归藏其中,是为归藏。 他参考其中各种变化,又将‘赐书房’中无数玄妙参悟,惊觉万般造化,皆可合而为一,他不免泪如泉涌,又哀叹此生苦短,怕是无力成就。 就在此时,有一人出现在书房之中。 正是袁罡风!
袁罡风道:“你若心怀天下,我愿助你,此后,这万千典籍,皆在你心中,你需穷尽此生,为后世开创经典,愿否?” “我心中所愿,何必请之!” 两人自此相识。 此后,哪怕是修行者再次焚烧了一切典籍,他也能凭记忆重新再写出来。 姬昌默默看着典籍焚毁,心说始皇帝焚烧典籍,怕是遭人嫁祸。 典籍可以轻易被毁,可他一旦成了圣人皇帝,就不是那么容易遭修行者毁了。 他能成为天子的条件,正是配合修行者,将一切典籍焚毁。 他花了一年时间,将脑海中的盘旋的文字复原,不止如此,他还将各种精妙结合,创造出一本包含古今典籍,天地间一切变化的神书。 他要让修行者无法将此书焚毁,甚至还要反过来,借着他们的能力传递下去! 这就是《周易》 有了这本书,就可使一切典籍真正不朽。 哪怕万千大道,无数典籍尽皆焚毁,也可凭借此书中奥义复原。 最后,他欺瞒修行者一事犯了大忌,有人说他欲对修行界不利,不配当天子,于是将他陷害关入大牢。 即便是在牢中,他也不忘推演《周易》。 有人见他如此,不免感叹:纵使你有惊世之才能,你可晚点再将那些典籍复原,这不是给人把柄吗? 姬昌一言不发。 谁能知道,创造《周易》的先决条件,就是凭借心中变化,将那些典籍复原呢? 至于他默写出来的那些书是否被毁,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周易》已成! 接下来,只需不断推演,终有完成之日! 修行者察觉到了危险气息,怕他会是下一个袁罡风。 杀其子伯邑考,献于案上食之。 你姬昌不是能掐会算吗? 如果能算到,说明你有威胁,岂能让你成为天子? 如果算不到,食子之rou,你又怎么配当天子? 姬昌忍痛食之。 当他登上天子之位时,修行者发难,说他食子之rou,不配成天子,如何成就圣人? 就在此时,袁罡风杀到,取出伯邑考魂魄,令其与众生对峙。 伯邑考曰:我父王被囚狱中,饥如枯骨,儿心不忍,故拔剑自刎,将此身血rou献与食之! 父子相拥,伯邑考逝其怀间,天下大恸。 众生感念其父子孝义,姬昌原地成圣,立一庙宇,望众生之念,能令其子重归,是为凌云庙,香火日益繁盛。 此后不知多少年,凌云霄现世,带着《周易》归来。 《周易》一出,连山归藏相继隐没,再也无人知晓。 而那赐书房,不知何时,也化为了易书房。 …… 望着天边火龙,林有全握砖的手,微微颤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