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计攻于心 (第2/3页)
情至性,不知道还以为他们是为官一方的好官呢。王可略微嫌弃,无奈地挥手,让县令站起来回话。 “你们虽然没有余力补救,但是有这份心思就不错了。我从绵水城一路而来,听闻清远三县的情况,也到过周围询问过情况,对于这股流窜在周围附近的流民团伙,大部分的意见是招抚为主,还有小部分人认为武力镇压最好。不知道县令的想法是?” “下官的意思是招抚。他们在拿起锄头前毕竟是我镜州的百姓,招抚还能让他们重新回到农田,武力镇压是逼迫他们逃往其他的郡县。” “既然是招抚,县令有没有想到一个好的招抚方法?” 县令沉默不语,冒险对抗相国王可的询问,招抚虽然是一个好的方法,可是其中的利害关系牵扯到周围的郡县,保住性命和保住乌纱帽一同重要。历年来的招抚都要伴随着镇压,此举是因为流民团队成分复杂、心思不同,有的人想要一亩三分地,有的人想要一将功成万骨枯,招抚就变成没完没了的拉锯战。 此次的招抚也有些不同,清远三县的流民已经到达百万人口,若是全部招抚,如此庞大的人口将要安置在何处,他们的吃穿用度从何而来,次年的郡县民生又要如何安排。清远三个县的灾情到现在还不明确,被安抚的灾民们又能何时回到家乡? 一看到县令闭口不言的样子,王可就是一阵头疼,开仓放粮招抚灾民的民心善举自然是谁都上赶着说,一旦落实到实处就必定会用到武力镇压。这些时刻注重民众口碑的道德楷模们才不会落下口柄,闭口不言总好过口诛笔伐。 “下官倒有一策,希望相国可以听一听。” 相国王可望向县令身后的官吏,从他的官服猜出他的职位是府衙内的主簿,此时是破罐子破摔的时刻,王可不介意一名小官吏的越级发言。 “历年来的招抚灾民都会有武力镇压,原因是灾民团队内心思不一,有的人想要家庭安稳,有的人想要劫财越货,才会不断地对抗官府。下官倒是有一个方法,我们从仓库内拿出部分的粮食煮成米粥,然后在城门口前的空地搭建施舍米粥的棚子,招抚周围的流民。同时安排城池内的商铺近几日开灶生火,烙出来大饼,让前来的灾民们带着大饼返回。我们告知前来喝粥的灾民们,施舍米粥只会有短短的十几天,逾期就不会有施舍的善举,不过城池内的府衙会随后出台一系列安抚灾民们的举措,届时想要重新生活的灾民们可以前来。” 相国王可听完主簿的全部计划不禁点头,这个计划很是简单,可能越是简单的计划越会有奇效。 “若是真的成功招抚了附近的流民,下一步又该如何?他们毕竟可是有百万的人口。” 相国王可不禁皱眉,百万人口不过是夸大其词,此次受灾三县的人口大约在二三十万,一旦与本地的人口争抢粮食,这可不是一个随意的玩笑,是一个吓死人的隐患。 “之后的举措,想必相国定是了然于胸。”主簿不慌不忙地回答。县令暗暗地后悔,后悔自己心急之下的口不择言。王可听到主簿的话只是一笑,看到县令的脸色心内更是觉得好笑,“了然于胸谈不上,还是需要仔细琢磨。主簿既然可以想到安抚灾民的手段,接下来的安置手段也是缺你不可了。正好我手下缺了一个长史,若是主簿有意即刻上任。” 建言献策的主簿一朝成为相国府内的长史,府衙内的官吏们无不羡慕嫉妒,可是一想到主簿今日献出的计策又是一阵胆寒,只敢在心内嘀咕。 安抚的举措按照新晋长史的要求稳步推进,此前不肯开仓放粮的都尉见到了相国府内的长史就乖乖地打开仓库的大门,长史拿走了一些粮食去熬煮米粥,同时安排士卒在城池前方的空地修建长棚。长棚的前方竖起一杆大旗,旗子上写着镜州相国王可施舍米粥。 城池内的商行在相国的压力下开始加班加点地开灶生火,热气腾腾的大饼从城池内的商铺被搬运到城池外面的长棚。 第一日前来的灾民零零散散,大多是壮着胆子前来喝粥,害怕被官府杀良冒功,喝完米粥还拿到一张大饼后才确信是真的没有问题。拿到大饼的灾民们兴高采烈地回去了,少有人想着进入城池寻找工作,能有人免费地提供米粥,何苦还要进城去做工。 这些拿到大饼的灾民们回去后就遭到其他人的抢劫,少部分人被其他人打死,他们听闻此地的城池正在施舍米粥,想到明日白天去喝上一碗,甚至可以去抢劫一些。 第二日前来喝粥的灾民们更多了,大部分人喝完米粥就返回山林,带着官府发放的大饼。少部分人躺在空地上呼呼大睡。没有人想着进城谋求一份工作,能免费得到的东西,干嘛要做牛做马呢。至于想着趁乱抢劫的人都死在了士卒的长枪枪下。 几个大型流民团伙也听闻了城池的善举,非常有默契地认为是官府的诱敌之计。官府施舍米粥是想要找出此前在附近劫掠的流民团伙,看似平静的施舍米粥表象下方是磨牙利爪的官府军队,冒然前来喝粥肯定是凶多吉少。 团伙的首领们认为这是一个明显的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