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打算 (第1/1页)
打也打了,闹也闹了。这只是两兄弟多年不见的感情交流方式,现在该谈论正事了。 “危清,近来身体如何?”宋危清是当今名皇的名字,能这样直呼其名的偌大的国家怕也找不出第二人。 “老哥哥可是听到了一些风声?” 王洛川岂止是听到了风声,有关名皇疯癫的传闻早已传遍了邺卢关。 “危清究竟怎样,可是朝中有人欺负他!”王洛川脸色立即变得冰冷,身上的煞气抑制不住地涌出。 朱权镇制止道:“老哥哥,你这是关心则乱。由你镇守邺卢关,朝中莫有人欺负陛下,更何况我这等老臣尚在,二十年前的事情绝不可能发生。” 提到往事,王洛川才渐渐冷静下来。 二十年前,老名皇驾崩,宋危清荣登名皇宝座。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宋危清一上台便决定大加改革。然改革事宜多侵犯到朝中老臣的利益,惹来不少祸事。终于有一天朝中半数老臣趁着宋危清年少,羽翼尚未丰满,突然发难。举私兵包围皇城,欲行废长立幼之事。 就在此等危难之时,王洛川仗剑携七人冲入皇城,尽除老臣,救出宋危清。事后,仍有残党余孽在朝堂闹事。王洛川携剑履上殿,二话不说斩杀那人,威震朝野。诸大臣虽对王洛川颇有微词,然亦不敢再对名皇不敬。 宋危清也担心在朝中逃余孽会对王洛川不利,便以犯上之名将其逐出名都,赐人中玉令,在外独掌军权。其实大臣都知道,宋危清之所以让他担任中关总兵,封他为镇中将军,说是为了攘外,其实更多的是安内。 换句话说只要王洛川在中关一天,名皇便是掀起腥风血雨,也无人敢行二十年前之事。 “其实陛下让我来的真正目的,是传召你回名都,毕竟外边不比名都。” “什么意思?”王洛川总感觉他话中有话。 “老哥哥,你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难道你就没细想过为何十万贼寇会奇袭邺卢关,恰巧这个时候,邺卢关大军调往前线。清平贼那些胆小如鼠的家伙在没有风声泄露的情况下,有何胆色杀来?” 王洛川皱着眉头,细细一想,恍然大悟,“你是说,这场关系到国家的战争其实是有人故意针对我?” 朱权镇哪里有这个脑子,“这都是陛下的猜测,现在的陛下早已不是当初的陛下,偌大的名都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陛下的眼睛。你回到名都,要比待在外边更安全。” 王洛川不傻,活了四十多年,为大名付出了一半的岁月。他比任何人都要清楚大名的情况,名都表面上风平浪静,其实暗流涌动。杀机四伏,倘若不小心,便是九万里扶摇的大鹏也得栽落。 “只是如此吗,危清就没有其他叮嘱?” 朱权镇顿了顿,似乎早知王洛川会有此一问。 “目前我大名人才青黄不接,陛下想请老哥哥回去,担任应武堂院长一职。老哥哥也是知道的,朝堂之上有此资格的不超过一掌之数。” “为何不找左干臣?他的能力超我数倍。” “左家驻守陇西六十年,左干臣那老小子向来是听调不听宣,让他丢下北疆军权,简直比登天还难。”说着朱权镇忍不住打量起王洛川,他总觉得这个老友像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知道。 王洛川谈了口气,心中叹道:“罢了,人生能活这四十年也算是不虚此行。一条老命而已,倒也不是不舍。” “何人来接替我邺卢关之职?” “尚且不知,不过我猜测,应该是镇殿将军徐云明。近来,陛下很是看好这个年轻人。”
徐云明已至而立之年,性格上略显沉稳,最重要的是他忠于名皇,便是名皇让他去死,他也不会有任何怨言。 而且徐云明说多少和王洛川有些关系。 王洛川曾广办教学,常常将使用兵法的心得体会传授麾下军官。有一次徐云明回乡路过邺卢关,想顺便拜访这位名声久显的大名军神。 机缘巧合下,他偶然听到了王洛川对兵法理解的一部分。他断章取义,言王洛川名不副实,遂闯入军营欲以请教之名,揭穿王洛川。 一番较量下,徐云明惨败。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断章取义,误解了王洛川那深奥的兵法。 徐云明也是个人物,他并未因此气恼,而是三跪九叩请求王洛川收他为徒。 那时候的王洛川也才三十岁,正值壮年气盛,觉得徐云明下了他的面子,所以第一时间拒绝了徐云明。然徐云明没有放弃,每日前来拜见,足足赖了一个月,王洛川拗不过他才收了他做记名弟子。 可是后来徐云明还没等到王洛川教授他兵法,边疆战事打响,他便被派往边疆抵御外敌。 王洛川觉得有些对不住徐云明,逢人便说他有一弟子:腹藏三千卷,薄身御万敌。 有人相信,自然也有人不以为然,觉得他在过分夸耀自家弟子。 然边疆战事,徐云明因作战勇猛,率领本部军队扭转败局而一战成名。后来王洛川的话传到了名皇的耳朵里,名皇直接封徐云明为平云侯,意在平步青云之意。 “原来是他,那我就放心了。”王洛川倍感欣慰。 朱权镇作为多年老友,自然知道王洛川对名都还心存芥蒂,“老哥哥,你什么都不用多想,名都那里陛下已经打点好一切了。” “事已至此,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