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SP业务 (第2/2页)
电话过来问自己;“我看了报到,对你有没有影响。” “有个P的影响,什么事能影响到我呀,不影响吃不影响喝的,也不影响长个。” “你就贫吧。” “你现在外边拍电影吗?” “在湾湾拍戏呢,这边的人说话好搞笑,我给你学下。” “你说话好机车呀!” “还有,前几天拍戏在一个断桥上拍戏,拍完了我都佩服自己的胆子这么这么大。” “那你可要注意安全呀。” 等到11月底的新一刊的《萌牙》发售后,人们才发现,原来聊到都不是一个事。 不过学不起音乐、美术和跳舞的那些孩子们,依然也买不起杂志,他们并不知道外界正在讨论他们。 事情一点一点地酝酿并发展着。 陈晨在收到《萌牙》杂志给出的稿费,有2多万,这还是税后的。 因为稿费这个东西,不想其他东西有成本,全是利润,所以基本要足额交够20%的个税。 同时收到的还有出版社寄来的书。 陈晨自己又买了几本书,送给身边的人,其中就给刘艺菲溜了一本,并发短信给她; “小说已经上市了,有时间送你一本。”也就是这个时代的快递很慢,一般都得半个月的时间,不然自己就给她寄过去了。
“好呀,到时候我要仔细拜读一下了。” 2003年的乐坛可谓是神仙打架,但同时也充满了朝气。 黄征的《奔跑》霸占了3月份以后的榜单;SHE的《SuperStar》一战封神;蔡依林的《看我72变》让少男少女一度疯狂;瞿颖的《加速度》成为音像店的播放神曲;水木年华的《在他乡》让人们回忆起美好的过往;陈奕迅的《十年》真的一直唱到十几年以后…… 随着刘艺菲的《上仙》和王菲《不谓侠》的上市,虽然也很好听,但是就有点不够看了。 不过好在这毕竟是《天龙八部》的推广曲,随着《天龙八部》临近上映,这两首歌也频频地出现在各大综艺舞台上。 虽然在流行音乐的市场的表现不是很好,但是,却被一个“北平和旋”的SP业务公司看中了。 彩铃业务是移动在2003年推出的“个性化回铃音业务”。能让主叫在等待被叫接听的时间内听音乐,是一项集时尚与人性化为一体的音乐。 办新业务一般是5-10元,整个通信产业毫无疑问会趋之若鹜。 而分成的计算各个SP公司不一样,但基本都差不多。范本都是从当年麦田和新浪签的第一份彩铃合约开始。除了移动15%之外,剩下的85%大家按一个比例五五,或者六四比例来分,每首歌付多少钱,再抵扣这样的合约形式。 当他们找到《天龙八部》后,《天龙八部》的工作人员说,音乐版权不在剧组,而是在作者手中。 SP业务经理宋柯就在问清归属后,又要了电话,于是就跟作者开始练习。 “嘟~嘟~嘟” “喂,你好。” “你好,请问是陈晨先生吗?” “您是,是这样,我们是SP业务公司,现在,想和你合作共同运营《天龙八部》两首插曲的SP业务。” “没听明白。” 宋柯有点抓空,没听明白四什么鬼! “也就是说你在给别人打电话呼的时候,对方接电话应回答你之前,你听到的将不再是单调的“嘟.嘟.”的声音,而是被对方已经定制好铃音,不如这首歌。” “哦你说彩铃业务呀。” “对、对、对!” “你们在哪儿啊?” “我们的公司在BJ。” “我在宁水呀。你要想谈就来宁水吧。” “好的,您等我们到了再谈。拜拜!” 话没说完,陈晨就挂断了电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