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一章:刘老太爷的故事! (第3/3页)
在当年爷爷奶奶坟前的那场痛哭中,把一辈子的眼泪全流完了… 可能是又想起往日里,和老父一起的那些点点滴滴。刘老爷子神情又是一阵闷闷不乐,接连几番叹息,在金罗盘和王平的几番劝慰之下,方才收拾心情,重新讲述起老父的故事… 话说这刘老太爷祭拜过父母之后,回到家里,就一言不发,滴米未进,就眼睁睁的睡在板凳上,躺了一天。 说到这里,王平就有些好奇,就问刘老爷子,知不知道,他父亲在这一天里在想些什么? 刘老爷子回忆说,后来他也问过父亲,父亲始终未曾言明。后来长大成人后,从母亲的一言片语中得到的提示,再结合父亲逝世后,收拾遗物,从父亲日记本上的记载的一些线索,再结合父亲生平履历,综合分析,方才弄明白父亲当时到底想的些什么? 王平按捺不住心头的疑惑,连忙就开口追问。 刘老爷子就说,他父亲睡了一天之后,就把帮忙埋葬老母的乡邻们全部请来,聚在一起,然后就不顾众人的劝阻,执意按照这些人的出力大小,挨个把自家的田地给一众乡邻分了。然后又跑到老秀才家,重重的给老秀才磕了九个响头。回到家中,就遣散众人,一把火把房子烧了,然后就拿起包袱,追太宗爷爷的部队去了… 王平就说道,老太爷当时是肯定是在考虑未来的道路? 刘老爷子就回道,确实是这样。 刘老太爷父母和他自己的悲惨遭遇,对他一生影响很大。老太爷的日记的线索显示,他在这不吃不喝的一天时间里,在仔细思考太宗爷的部下把他从监牢里打救出来之后,宣传队给他讲解的灌输的那些道理… 他在想宣传队教他的国际歌: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什么神仙佛陀!要创造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说到这里之后,刘老爷子就颇有些感叹,说道,伟大导师,在研究高卢国大革命的过程中,以及研究人类所有的反抗史的过程中,就发现一个规律——面对压迫,反抗得最为坚决的,就是无产阶级!越是富足的,就越容易接受统治!一无所有的人,反抗得最为彻底! 因为,除了生命之外,他们已经别无长物,除了一条贱命之外,他们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失去了! 一无所有的人,最有反抗精神的同时,也最容易被驯服!正是因为他们一无所有,所以随便给点东西,就可以收买他们!驱使他们!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统治者们的责任,长治久安的诀窍,其实很简单!那便是用尽一切办法,让老百姓变得富足起来!无论任何方针路线,无论制度,任何措施政策,都务必要注意这一点,控制好方向,控制好度量,千万,千万,千万别让老百姓一无所有! 感叹后,刘老爷言归正题,述说道,正因为他老父亲苦大仇深,又家破人亡,除了一条烂命之后就一无所有,所以轻易的就加入到太宗爷的队伍。入伍后,因为不怕死,所以作战就十分勇猛,很快就在队伍中崭露头角,累计战功,从十夫长,百夫长,到把总,千总,平步青云,一路晋升。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因为刘老太爷自身作战风格顽强,悍不畏死,每次冲烽,都是身先士卒,奋勇在前。所以,很得部下爱戴,无论职位如何调动,无论带那支队伍,都能很快上手。很快就能把手中的队伍cao练成一支,不畏战,不惧战,想战,渴望战斗的虎狼之师。 刘老太爷作战勇猛,爱兵如子,又爱琢磨,时常请教那些老行伍,无论是上级还是部下,只要让他瞅见你有一技之长,他便会死皮赖脸,无赖一般的缠着你,非把你这绝活学到手之后,才肯罢休… 故而,刘老太爷虽然识字不多,但勤勉好学,又爱虚心求教,那些老行伍都爱提点他,于是这老太爷就进步神速,一天变一个样。没用几年,就从一个斗大的字认不得几箩筐的泥腿子,成长为一名精通兵法,能征善战的大将。 话说这刘老太爷从军之后,一生南征北战,职位多有变动,却始终追随太宗,一生未曾改变志向,就算是在太宗落难的岁月,也是一片赤胆忠心不改,被人视为太宗手下死忠铁杆,一起挨整,陪着太宗几起几落,时而总兵,时而草民,任那些聪明的同僚如何劝说,刘老太爷都如同那愚公一般,始终如一,无怨无悔! 刘老太爷十年沉浮起落,期间妻亡子夭,都未曾动摇,一番忠诚,终于收到回报。太祖龙御归天之后,朝政大权,落入青后以及一干党羽手中,青后野心勃勃,不满做个幕后推手,便欲谋朝篡位,学那武则天,行那牝鸡司晨之事。 青江后生出此念,就对太祖特意留下的牵制自己的太宗爷以及老帅等一干老臣,视为眼中钉,rou中刺,便指使党羽,打着太祖遗诏的旗子,对一干老臣,罗织罪名,百般构陷,意图除之而后快。 可惜这青后虽有武则天之心,却没武则天的手段,一干精心罗织构陷的罪名,还未及全部用出手,就被老帅联络一干早已对青后打着太祖的旗号,肆意妄为,大肆诛杀功臣心生不满的老兄弟,以雷霆不及掩耳之势,轻易的粉碎了青后集团谋朝篡位的阴谋。 话说老帅,乃是朝中所剩不多的开国元老之一,在军队中门生故旧众多。按理说,老帅完全可以借助一举粉碎青后篡位阴谋的功绩,就振臂一呼,也学那宋太祖一般,就来个黄袍加身,自己上位。但老帅一身正气,一心只为国为民,粉碎青后阴谋,完全出于公心,丝毫不图个人私利。老帅思及太宗爷大才,便力邀太宗入朝主政。 再说太宗,也和老帅一样,同样是淡薄名利,一片公心,一心只为国为民的一代伟人。出山后,数次机会,帝位都唾手可得,太宗爷却都视若无睹,始终格守臣子本分,尽心尽责的做自己的辅政大臣,一生未曾称帝。所谓的太宗,乃是民间的称呼,民众感其恩德,怀念其治政功绩,认为其一生虽不为帝王,但其丰功伟业,却胜过帝王,就心中敬仰,称呼一声太宗爷罢了。 话说这太宗入朝辅政之后,思及刘老太爷一生忠肝义胆,赫赫战功,便举贤不避亲,大力提拔,委以重任。 太宗出山之后,刘老太爷又效力军中十八年,应工作需要,又历任粤东总兵,桂西总兵,兵部侍郎,兵部尚书,粤东总督,平虏大将军等职,为朝廷屡立功勋。最后,在大将军任上,因年老多病,数次上奏请求解甲归田,太宗闵其年高体弱,据其一生功绩,赐大将号,赠少师衔,准许其解甲荣归,颐养天年。 刘老太爷解甲之后,又活了三个年头,直到太宗逝世后的第二年,方才响应太宗和一干老帅“此去阎台招旧部”的召唤,追随一干老上司,继续闹革命去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