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83.登上《中夏日报》 (第1/2页)
于老师叉着腰,足足笑了一分多钟。 赵德彬第一次发现,原来于老师竟有京剧花脸的天赋,可以发出如此绵长且中气十足的笑声。 赵知学连忙拦住于老师,不解地问道:“哎,老于,你咋这就要走啊?” 全家人大喜,邀请于老师入席吃饭,于老师直接拒绝了,转身就要走。 “改天,改天,校长还等着我回去和他一起缝横幅呢!” 说完,于老师风风火火就走了。 刚走到门口,于老师又折返回来,对赵德彬说道:“差点忘了,彬子,你明天一早记得到学校,明天得再庆祝一遍。教育局还说,省里的电视台和报社都派人过来了,下午已经出发了,明天你还要接受采访,记得打扮得精神点啊!” “好,我知道了,老师路上留心哈!” 将于老师再次送出门,赵德彬回到了酒席桌上。 出乎赵德彬的意料,他竟然看到赵知学在流泪。 在赵德彬的记忆当中,他只见过父亲两次流泪,一次是爷爷过世,另一次是奶奶过世。 其余时候,就算是知道自己得了脑血栓,往后只能是半身不遂地生活,赵知学都没有掉一滴泪。 “爸,你怎么了?”赵德彬赶紧掏出手绢,要给父亲擦眼泪。 赵知学抬手制止了赵德彬动作,没有接手绢,直接用手背擦了擦眼,笑着说:“没事,没事,爸就是太高兴了,真不愧是我赵知学的儿子,有出息!” 韩义华嗔怪道:“你爸这是想起他那没能上完的大学了。” 赵知学哈哈一笑:“都过去了,有什么好想的,现在我儿子也上大学了,考得比我当初还好,我还有什么遗憾哪?” 说着,赵知学举起了酒杯:“来,今天真是高兴,大明考上了全国高考状元,萍儿也马上要生了,我快当姥爷了,咱们全家真是越过越好,太好了!” 在这个时候,高兴的不只有赵家人。 在三十公里外的县一中,校长和于老师也很高兴。 他们手里拿着针线,正在往横幅上打补丁,把“捷报:我校赵德彬同学考取全省高考理科状元”当中的“省”字改成“国”字。 由于电灯太过昏暗,只得派出两个人里头针线活做得比较好的校长来缝,于老师在旁边给校长打着手电照亮。 几乎是每逢三针,两个人就会发出几声“嘿嘿”的笑声。 也不怪他们如此高兴,这可是全国高考理科状元啊! 这是在两百六十多万人里头考第一名啊! 况且,这第一名还是与众不同的第一名。 这是自77年以来,第一位取得全国高考理科状元的农村孩子。 实行全国卷之后,全国高考状元一般都出自国都、申沪、吴越省、之江省,三秦省、荆楚省也算是海右省的强劲对手。 上一个来自海右省的全国高考状元,已经是接近十年前的事了。 下午,县教育局一接到市里的电话,就派人过来,告诉了校长和于老师这个好消息。 那一瞬间,两个人只感觉来到了天堂。 直到现在,他们也还是有飘飘然的感觉。 只要一想“我是全国高考状元的老师/校长”,这俩人就会笑出声。 校长和于老师“嘿嘿”了一晚上,好不容易把横幅缝好了。 隔天一早。 同一时间, 同一地点, 胶莱一中门口再次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旌旗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