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宵禁之前 (第1/2页)
许多年前,那是属于张钧飞父辈们的时代。那一年,北辽中都刚刚经历一场夺位之争,耶律洵击败自己的叔叔们成功登上皇位,而在帝都景阳,同样初登大位的年轻皇帝也急于证明自己。 宵禁前的几个时辰,李沅刚吃过晚饭,和妻儿在廊前石桌上乘凉,妻子剥开一颗熟透的莺桃,轻轻送到他的嘴边,这是晚饭前宫内公公托着盘子送来的。 “娘子,这莺桃可是上林苑里生长出来的圣果,你别老顾着我,自己也吃。”李沅看着妻子的眼睛,脸上写着柔情。 回想十八岁那年,他前往闵州游玩,在那儿与妻子相遇,自此她便随他闯荡天涯。这些年,他曾四处漂泊、经历数次险境,她都一直支持着他、陪伴着他,直到当今圣上即位后,才过上几日安生日子。每次想到这里,他都不免有些歉意。 晚风拂过廊前,他拿出《诗经》,正准备检查早朝前安排儿子今天要背诵的篇幅。就在此时,接到了宫中传唤官带来的圣上口谕。他不敢怠慢,连忙打点一下行装,骑上府中马倌备好的棕色矮马,走出府门,汇入朱雀大街的人流中。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琚。”李沅刚走出几十米,突然听见熟悉的童声。回头望去,妻子正抱着五岁的小儿子李璟在府门口注视着自己离去,看见自己回头,儿子对着自己开心地笑了笑,顿时让他内心无比温暖。 其实,自接到圣上的召见令他内心便一直忐忑不安,只是不敢在妻子面前过多流露。虽然自己早已习惯每天早上四更便出发参加早朝,但宵禁前被召集进宫尚属首次。 李沅本就是宗室之人,自小便与当今圣上形影不离,因为其母是当今天子的乳母,很小他便成为东宫的陪读侍郎。早年,因为宫中的权利斗争,太子贬谪外地,他也伴随左右。李沅其实本无心官场,早就想安定下来与妻儿过几日太平日子,只是新君初立,朝局不稳,自己作为圣上为数不多的亲信,便不能退缩,他也就只好临危受命接手安都府,负责处理帝都内外的大小讼案,维护帝都治安。 仲夏夜的晚风吹起他的青色朝服,带来些许凉意,朱雀大街的两边,不少妇女带着孩子安坐在府门口的石台阶上,不断摇摆着手中的扇子。街角的铁匠铺,几个打铁的大汉倒是无所顾忌,坦胸露乳,一边磨着白天新打造的菜刀,一边斜着眼瞥向灯火喧嚣的西市长街,流露一丝艳羡之意。 乾宁宫前的长廊下,侍女们身着白色绸衣守在廊内两边,晚风穿过长廊,时而吹起她们的裙摆。每当有官员经过,她们便躬身相迎,两手相叠置于腰间,但她们中没有一个敢抬头,这是规矩,更是宿命。 一群人慌慌忙忙地从走廊一头走来,两个提灯的宫侍在前,两个青年男子紧跟其后,一人身着文官服饰,一人身着绢布铠甲,后面还跟着两个持刀的禁军护卫。 “真要出兵营州?”郭庞加快步伐,想要跟住前面的沈铭,他的语气带有一丝失望和遗憾。 郭庞,字青山,出身将门之后,其祖上便为帝国南征北战无数,郭庞年少时便跟随父亲研习兵法,武艺高强、谋略过人,成年后坐镇西北边塞,镇域凉、清二州,此次突然奉诏进京,让他也很不解。如今,皇帝已把西北兵事交与凤翔军节度使王懋征,很明显他自己已不可能再回西北。倒是不断有坊间传闻,说圣上欲趁北辽内乱之际出兵营州。这几日,他越想越觉得这传闻可能并非空xue来风。只可惜他经营西北十年,只待有一日可以重新收复西州,打通与西疆的商道。他记得父亲生前曾说,只有连通西疆,才能重振帝国雄风,只是如今,十年辛苦已经毫无意义了。 “我的郭将军,”沈铭小声嘀咕,“军中之事我哪有你知晓得多!” 沈铭是帝国最神秘的部门——军闻司的掌门人,这是一个名义上隶属于兵部,却又直接对皇帝负责的情报组织。它可追溯于嘉中之乱期间,太子李勋在清州武宁郡即位后,令时任宰辅之一的程云成立的一个秘密机构,用以收集对叛军的情报,并伺机收买叛军内部军官。如今的梁国公朱奎的祖父朱全,便是被军闻司策反而倒戈,后为平定嘉中之乱立下汗马功劳,从而受封河州汴郡,后辈世袭梁国公。这个组织在平灭叛乱后一度被编入安都府,成为负责帝都稳定的重要力量,直到当今圣上即位,军闻司重新独立出来,并任命沈铭掌管,加强对内对外的情报工作。 郭庞侧过脸来,望向走廊尽头的宫门,一个年轻的宦官安静地候在门口,一身红色装扮,衬托得黑色腰带非常显眼。 “那不会是江孜吧?”郭庞又问。 “将军果然是久不入朝,江公公都不认得。”沈铭嘴角漏出鄙夷的笑。 “这句话说到我心里面了,要不是陛下召我来帝都,我才不来呢,”郭庞低声说,“我是武将,我对朝中之事没有兴趣,我只想有朝一日收复西疆、踏平北陆。” 突然,沈铭停下脚步,严肃地望着郭庞,他的双目一直未曾离开郭庞的脸,瞪得郭庞不知所措。其他人也都停下来,注视着二人对视无语。 “郭将军,景阳不比西北边塞,君在帝都,定要谨言慎行。另外,我一向认为,我朝之危,在内而不在外。希望郭将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