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海东_二十二章 人心已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二十二章 人心已死 (第2/2页)

,你还是应该支持贵公子的大志向的。”慧能纠正。

    “博学并不等于成佛,修佛是在修智慧,弟子自知智慧尚浅,无法度人,故而度人应先度己。修行之路必然艰险,也并非一朝一夕,十年二十年都不一定悟得真经,定多行多思。”沈临风赶忙解释。

    “也不必妄自菲薄,公子距离成佛也并不遥远,也许也就在刹那间,一只脚的事。但一只脚可能一天迈出来,也可能迈一辈子,还是要看个人造化”,慧能大师说道,“即使上根之人,也要从苦行僧做起,和我当年一样,先在寺内做一些力气活吧。”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沈临风起身行礼,“谢师父愿带弟子同修佛法。”

    河州北部,靠近宴州边界,干涸的河道上,尽是枯枝碎叶,逃难的人群顶着烈日,三五成群地向北逃去,他们光着脚,身上背着干粮。远处,一群乌鸦落在一只死去的动物尸体上,啃了一会,便噗嗤噗嗤地飞上天去,转了几圈再落回地面继续啃上几口。

    一处破败的道观门口停着一架牛车,车上装着满满的粮食,观内满是残砖碎瓦,一个年轻道士正在这里歇脚,他在门口架上锅煮着粥,招呼着过往的路人前来喝上一碗,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落脚。

    “道长,你说天上的神仙知道我们正在经历的苦难吗?”一群人围着年轻道士的身边,感谢道士的慷慨,却难耐心中的苦闷不堪。

    “那必然都看在眼里,”年轻道士端坐起来,平静地说道,“天尊不会丢下我们的,每当生灵遭遇大难,他便会降临人间拯救生灵。”

    “可他在哪呢又长什么样子”众人不解,“我们怎么能找到他”

    “天尊即为老君,乃一白须白发老翁,手执羽扇,”道士解释,“但他每次他降临人间都是以不同的形象,或为老子,或为我教开教张真人,越国的范蠡、齐国的鸱夷子、吴国的陶朱公也都是他的化身,在中原孕育出我朝圣祖皇帝,开天朝三百年国祚,在天竺则孕育出释迦摩尼佛,教化了万千天竺人。”

    “道长是说,道教与佛教都是老君所创”众人又问。

    “是的,老君教化众生,无富贵之分,无夷夏之分。”道士回答。

    “道士可否为我们指点,该去何方向寻老君化身”众人又追问。

    “待我算上一算,”年轻道士微闭双眼,双指开始掐掐算算,然后双眼突然放光,陡然站起,“其形长九尺,圆脸长须,向在东南,海滨之地。”

    “此人做何营生”众人又追问。

    年轻道士又开始来回踱步,在过了好一会儿之后,在众人的期望之下,他终于开口说道:“依我之见,应以贩盐为生。”

    众人皆惊,又赶忙追问:“可知姓氏名谁”

    “这个就为难我了,揣摩天意是要触怒神灵的,能算到这个份上,也是折上我的十年寿辰,我还年轻,罢了罢了。”说到这里,年轻道士不再言语,摸了摸门口的青牛,坐上牛车,扬长而去。

    众人在原地面面相觑,喝着稀粥,期待着这位天尊化身来拯救自己,也许对于他们,这是最后的希望了。

    在某个漆黑的夜里,几个逃难的人围在一口水井前打着水,水桶见底后,一块条石显露出来。上面题字:

    “老君下凡天降均平大将军郑浩替天行道”。

    不久,这个故事逐渐传播开来,将信未信间,已是秋高气爽、大雁南归,而他们,依然无家可归。

    “这是五十两银子。”海州,一个盐帮头子拿出银两交给归来的年轻道士。

    “谢谢大人,有需要再招呼小人。”道士高兴地接过银两,用手帕小心地包起来。

    当人们不能从自己心中获取希望之时,便只能寄希望于鬼怪神冥。所谓,人心若死,佛道必兴。盐帮头子深谙此理。

    “老大,秋粮将收,官军正在河州围剿澜江盗贼,现在正是起事的大好时机啊!”手下庞冲对郑浩说道。

    “是啊,各部都已经在收拢难民,”另一个手下崔鉴附和,“江南的弟兄也已经准备妥当,只等老大您一声令下。”

    “即日起,都要喊我天降均平大将军!”郑浩振臂一挥。

    人心若死,大道何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