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六十一章 彻底翻脸 (第1/2页)
于子非在卢龙郡居留下来。 其实刘启光曾经一度常年居于范阳,但随着兄长刘启明被召回范阳处理晏州事务,作为卢龙节度使的刘启光便跑到了范阳以西的卢龙郡。 在这半年时间里,于子非以各种身份掩护跑了几趟范阳,熟悉一下晏州内部,并顺便打听当年杜仁的情况。 于子非通过刘启光的关系打听到当年杜仁住过宅院的位置,位于今日的范阳西郊。那所宅院位于一个半坡上,出门是一条小路,汇于闹市区主路,路口处有一个专营面食的店铺,因为其位置很好,顾客总是络绎不绝。 “小二,你家面可还行?”于子非坐下来。 “客官一看就不是本地人,别看我们店面小,我们的面非常正宗,这可是几代人传下来的手艺,”一个头发半白的老年人拿着扫把正在扫地,听见于子非的话便走过来,“就拿煮汤的羊蝎子,可是自我爷爷的爷爷辈就开始研究,几块骨头、放多少汤、放什么料、煮多久,这都是学问。无论这天下怎么变,无论这谁来了这晏州之地,老百姓还是得吃我的面,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啥是本性?一碗羊rou汤面而已。” “前辈说得是,”于子非肃然起敬,立马站起来对着老者行礼,“那前辈定然知道这晏州过往之事,晚辈有一事相问。” “尽管说,尽管说,”老人放下手中收拾卫生的家伙什,“我一生都居于范阳,一般事难不倒我。” “不难不难,前辈请看坡上的那栋房子,所居之人原是我的一个朋友,”于子非来到窗前,指着坡上的房子说,“后来我与他失去了联系,想来也有二十多年了。” “你所说的朋友怕是当年的杜参军吧,不用遮遮掩掩,”老者突然脸上露出喜色,“如杜参军这般好的人,这么多年竟无一人前来吊唁,实在让人寒心,今日终于来了。” “正是正是,这些年我一直旅居塞外,近年才回到中原。”于子非强忍住内心的喜悦。 “杜参军对我们街坊邻居真是照顾,可惜好人没好报,”老者站在于子非旁边,朝着对面那栋青黛色屋顶的房子望去,那房子因无人居住,已年久失修,“杜参军原是公子刘锦辉的心腹,有一年他突然就从范阳消失,这栋房子也就空了下来,当时我们众人都很疑惑。直到两年后,他不仅自己再次归来,还带了妻子孩子回来,他带回来的那个姑娘听说是契丹人,生得极其美丽,后来大家也就心知肚明,杜参军应该是从北辽回来的。这没多久,刘锦辉叔父刘荣焕以暗通北辽、出卖晏州为名起兵,当年的河东军节度使李淄坐带兵前来,而一代名将郭庞也率玄武军相助,不久公子刘锦辉战死,杜参军也战败自杀。刘荣焕接管范阳后曾就有一队士兵包围了这里,但杜参军的妻儿早已离开。” “那这对母子究竟去了哪里?是死是活?”于子非忙问。 “生死未知,但应该是逃走了,那日半夜我正好闹肚子,反反复复起夜多次,正好亲眼目睹了过程。就在前线兵败之后的那天深夜,街上漆黑一片,有一驾马车停在那栋院子门口,不久就又离开了,离开前还传出几声孩子的哭叫,我觉得就是马车接走了杜参军妻儿。”老者回忆起当夜之事。 “可曾看清楚这是谁的马车?”于子非想知道更多细节。 “天黑未看清,但当时范阳封城,到处搜捕刘锦辉余党,乃至家眷也不放过,这马车即使接走了杜参军妻儿,可又能如何躲得了搜捕呢?这些年我也没想明白。倒是坊间有些传闻,但也不足信。”老者似乎还有未尽之意。 “不妨说我听听,我来分析分析。”于子非觉得自己距离真相越来越近了。 “封城的日子里,只有朝廷使团的队伍出城离开过。当年刘荣焕向朝廷上奏状告自己的侄子,于是皇帝派出御前司内臣带领队伍来晏州视察情况,听说带头之人还是皇亲国戚。可惜刚来范阳没多久,刘锦辉就死了,皇帝也只好册封刘荣焕接任晏州牧守之位,这队人后来也就返回帝都了。但帝都来的御前内臣,不大可能和杜参军妻儿有瓜葛,所以这也是坊间传闻,不一定可信。”老者又道出了这一状况。 于子非大喜过望,结合自己师弟赵进由的消息,那萧品灵母子可能真得没死,而是被人送到了帝都,带他们走的极有可能就是这御前司内臣,但为何要带走这队母子,确实有些说不通,但好歹也算有些眉目了。 这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