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6章 又见故人 (第1/2页)
第127章又见故人 柴勇被城头叛军得无言以对,想他从六岁开始,就跟着父亲在菜市场混,从来都是他得别人哑口无言,何尝被人怼得无话可? 这家伙无赖本性显露出来,一面和城头胡搅蛮缠,一面派人去后方寻求帮手。 士兵们正在砍伐树木安营扎寨,韩信坐在湟水边的一块石头上乘凉,旁边一群士兵拿镰刀在清理附近的荆棘杂草。 听来人禀报完城上城下对话,韩信直接吩咐道,“让他回来,把话传到了即可。” “唯!” 士兵正要离开,附近一位正在割草的青年人突然朝韩信道,“将军,在下能让城内叛军相信,将军真能赦免开城献降者。” 韩信回头看去,青年二十来岁的样子,个子瘦高,略有些驼着背,虽然干了好一会儿活,脸上却依旧没什么血色,跟其他人比,显得太过苍白虚弱。 韩信打量着青年,觉得此人有点面熟,自己从前好像见过这张脸,不是来南越之后,而是更久的从前。 第一世的记忆太遥远,已经想不起来。 那青年见韩信看着自己却没开口,又道,“若能让叛军相信将军真可以赦免,他等开城投降的几率会更大。” “上前话!” 韩信对那人招了下手。 青年连忙放下镰刀,步快走上前,双手交叠在胸前,拱手行礼,“见过将军!” 虽然穿着葛麻衣物,发髻也因连日行军有些凌乱,礼却做得分毫不差,韩信问道,“读过书?哪里人士?叫什么名字?” 青年回道,“在下陆贾,九江郡安丰县人,少时读过几年书,前些日也帮着给将士们写书信。” “陆贾?” 韩信终于想起来了,这不就是刘邦的幕僚么,曾被刘邦派去游项羽,释放吕雉等人质,不过没能成功,后来又出使南越,游赵佗归附汉朝。 文帝时期第二次入南越,劝赵佗放弃帝号,再次向汉称臣。 读过后世史书,韩信知道此人学的是儒家,不过他能融汇黄老道家及法家思想,提出“行仁义、法先圣,礼法结合、无为而治”,为西汉前期的统治思想奠定了一个基本模式,着佣新语》等着作,是个了不起的思想家、政治家兼外交家。 第一世韩信见过陆贾,不过和他并不熟,几十年前的记忆,加之青年陆贾和中年陆贾长得也不太一样,是以有这么个能人在自己队伍中,他竟然不知。 “将军听过在下之名?” 见韩信念着自己名字的时候眼中带有恍然之色,陆贾好奇询问道。 “我一位已故友人也叫陆贾,再次听到此名,略有些感慨罢了。” 韩信信口扯了个谎,指着旁边一块石头,“坐下,。” “谢将军!” 陆贾拱手又行了一礼,走到石头上跪坐下,同韩信起了一桩秦国的陈年旧事。 “二十年前,陛下刚亲政那会儿,咸阳发生过一起宦官叛乱事件,那名宦官名唤嫪毐,并非阉人却藏匿于后宫……” 陆贾简单介绍了嫪毐,以及那场意图杀害秦始皇的叛乱。 “叛乱平定后,嫪毒与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20余人,或被枭首,或被车裂,皆诛三族,然四千余参与叛乱的舍人门徒却并未受重刑,罪轻者处以“鬼薪”,其余则被夺爵流放蜀中,未曾杀戮。” “秦律军法并非不可违,只要陛下开口,便是谋反亦可免死,将军可先许诺,事后会找陛下求情,赦免死罪。 这些戍卒本就不是同一地方之人,将军方才让人喊话,赦免最先开城之人,此离心之计已然扎进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