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0章 愿效犬马之劳 (第1/2页)
第231章愿效犬马之劳 陈伯妻跑去田里喊陈平,家里只留张氏招待贵客。 张氏娘家为户牖豪右,家中资产十分丰厚,族中更有兄弟在咸阳为吏,如果不是因为连续克死五任丈夫,名声太差,根本不可能嫁给陈平这样的穷鬼。 结婚时张家不但借钱给陈平行聘,还给他置办酒宴的钱,婚后陈平更是靠张家资助,频频外出游学,以至于成婚三年,张氏才怀邻一胎。 张氏并非那等没见识的村妇,见到个贵人就紧张得不知如何是好,她煮茶招待着韩信一行人,并且很大方地坐在一旁相陪。 “咸阳御史府有一名唤张苍文吏,也是出自户牖张氏,不知和夫人夫家是否同出一族?”韩信端起茶轻抿了一口,同张氏聊起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历算学家张苍。 张氏道,“那是妇人从兄,前些年拜入大儒荀子门下,几年前秦灭六国,收下书籍典章,尽归于咸阳,从兄便欲效仿先师足迹,西入秦国。凭借渊博学识,从兄刚到咸阳被征召入御史府为吏,掌图书典籍,已经几年没回过家了,上吏认识我那从兄?” 韩信放下茶盏,“有过数面之缘。” 何止数面之缘,第一世张苍曾跟随自己攻打赵国,这胖子在军事上没什么特殊本事,却是一座行走的图书馆,遍读六国典籍、史书,连带民间的百家之言他也读过不少,堪称古代版的百度。 历史上秦始皇焚书坑儒,将六国史书,连同民间的百家之言一并烧去,只留一份孤本收纳在御史府的书库里。 秦灭亡后,项羽在咸阳的一把报复性大火,又将剩下那些藏在秦宫中,洋洋洒洒的孤本史典、学术书籍统统毁掉,不留只言片语,使中国的文化出现了一次大断裂。 后来汉承秦制中的那些典章制度,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这位书痴死记硬背传下来的,百家学更是如此。 中国的文化,百家争鸣的成果,在经历秦末浩劫后能多少保存下来一些,张苍是要记大功劳的。 张苍不但书读得多,还是个通才。他不仅从下第一学术泰斗、诸子百家集大成的荀子处,学习了儒术,了解了稷下九流十家之学,且对数学、法律、音乐、历法、文、地理,都十分擅长。 现在秦始皇比历史上早死了几年,还没做出焚书坑儒之事,不过那些六国书籍,很多都已经被收入咸阳了。 张苍就是块永远吸不满水的海绵,如今正躲在全国最大的图书馆里,疯狂吸收着下知识。 “张氏,你家陈平回来了!” 二人正闲聊着,院子外看热闹的邻里瞧见自里巷口走来的陈平,对院子内的张氏喊道。 张氏挺着大肚子扶着桌案站起来,对韩信告罪了一声,去门外迎接丈夫。 陈平快步赶上来扶着妻子,低声询问道,“哪里来的贵人?” “是上郡郡尉,认识我那在咸阳为吏的从兄,许是得他介绍,这才特意过来寻你。” 一旁陈伯听来人居然是郡尉,顿时紧张得双手直哆嗦,“郡、郡尉?那是几千石?比县令如何?” 在陈伯的世界里,县令就是他见过的最大官吏。 “是两千石,县令只是六百石!”陈平回了兄长一句,又问妻子,“你我成亲时,从兄已经去了咸阳,几年未回,他如何知道我?又如何能让郡尉亲自上门相请?” 虽然陈平觉得自己很有才学,不过他也有自知之明,任他再如何有才华,那郡尉再如何同张苍交好,也不可能亲自上门。 张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