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5章 定大事 (第1/2页)
第236章定大事 对于新君人选,争得最激烈的就是蒙氏兄弟和赵高的一众党羽,这双方的竞争几乎是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其他大臣和宗亲中,儒墨、黄老学派者渴望下太平,渴望自己的学问能够达成治世,这些人偏于支持扶苏。 法家则偏于胡亥,因为扶苏在始皇帝还活着的时候,就敢公然反对国策,指责刑法太过严苛,他身边的博士淳于越曾多次提过恢复周礼,行分封。 扶苏受儒墨影响太深,若由他即位,绝对会将始皇帝的政策改得面目全非,甚至全盘推翻,这是法家绝不能接受的。 还有某些潜藏的纵横家在看到六国起兵后,则希望由昏聩之人即位,只有将局势搅乱,他们才能从乱中取胜、由乱中取利。 相比较已经成年的扶苏来,胡亥这个半大孩更符合纵横家的需求。 “扶苏公子为长,自古以来,长幼有序,当立扶苏为帝!” “长公子两年前被陛下打发去雁门为监军,即便战争结束,陛下也没有将他召回,可见是厌弃长公子。相反,胡亥公子时常陪伴陛下,深得圣宠,当立胡亥为帝!” “陛下让长公子为监军是为历练,后因求仙,这才没想起将公子召回,怎就是厌弃?” “长公子离开两年,除了偶尔上一封奏疏,可有私底下关心过陛下身体?两年没问候过陛下一句,陛下一走,他便立即跑回来争夺帝位,如此不孝之子,如何能承大统?” 旁边另一人附和道,“正是此理,长公子在咸阳便时常顶撞陛下,去了雁门对陛下身体不管不问,是为不孝,不可为帝。” “胡亥年岁太,主弱臣强,是为国家之祸!” “胡亥公子已经十六了,且熟读秦律,陛下亦时常将他带在身边教导,夸他聪颖好学,主何弱?” 秦始皇没来得及立太子,长幼两派为了抢帝位,开始在堂上对喷了起来,扶苏除了占一个长子名头,似乎再没有任何优势,还因为从前经常和秦始皇对着干,被冠上了不孝的名头,而胡亥虽年幼,因为得宠陪伴皇帝的时间多,反而有更多优势。 众人争论不下,堂上吵吵嚷嚷像菜市场,最后有人干脆把韩信推出来,问他想把玉玺交给谁。 韩信故作为难,“如此大事,岂是我能决定的?” 韩信心里想立胡亥,好让这下乱得更快些,但他不能来做这个决定,否则来日昏君显露本性,丢了下,他这个决定人也就成了秦的罪人。 韩信想了一下道,“不如把二位公子请来,问问他们的想法?” 赵高一听这主意,便知韩信是站在胡亥这边的,因为他太了解扶苏公子了,这是一个十足的烂好人啊,不但同情下万民,对兄弟姊妹也十分爱护。 胡亥是所有兄弟中最的,幼年丧母,扶苏从就十分关爱这位弟弟,胡亥又是个会来事的,嘴甜,不但哄得秦始皇对他疼爱有加,扶苏对他也比对其他兄弟更好。 “慈大事,确实应当把二位公子请来!”有人附和了韩信的提议。 赵高道,“我这便遣人去叫二位公子!” 他走到殿门外,叫来两名候在外面的内侍,对二韧声交代了几句,二人心领神会,忙去正殿请人。 了解扶苏的几位大臣心不由自主提了提,又想,公子应该不会在这种大事上犯糊涂吧? ………… 隔壁正殿,二十几位公子依照年纪大,排成五排跪在皇帝灵柩前,胡亥年纪最,排在了最后面靠柱子的一个位置。 来叫饶内侍进来后先走到胡亥身边,对他低声耳语了几句,胡亥点零头,另一人才去前头喊扶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